“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今年年初以来,如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在教育、养老、城市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将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了一幅幅“幸福图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绿化惠民”,从“共享”到“乐享”
深秋时节,漫步于如皋龙游河畔新铺设的步道上,秋风拂面,树木茂盛。作为如皋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这里不仅是一条步道,更是通往绿色城市的生态长廊。
“河东从福寿路至惠政路段、河西从皋南路至惠政路段是改造提升段,主要解决栈道的局部面层及栏杆的修复,以及临水面挡墙的加固,确保步道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如皋市城市建设管理中心园林管理科副科长田园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有三种形式的游览路径——单侧临水的栈道、水中栈道、滨水绿道,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好的亲水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入选了江苏省80项“乐享园林”民生实事项目,将设置体育健身器材、安装攀爬网等,同时增加绿道、驿站等休闲服务设施,完善公共绿地功能,推动乐享园林的多元融合。“通过这一系列的做法,来实现公共绿地由‘共享’向‘乐享’的全新提升,满足全年龄段人群不同的使用需求。”田园说。
为了将这一“民心”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如皋全面推行城市绿地网格化管理,城区320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地被划分为14个责任区域,为绿化管理“定边定界”。
9月份以来,一块块形式新颖、造型活泼的园林管养告知牌在如皋各公园绿地内亮相,引来群众驻足。“小牌子上面有我的电话,这片绿化区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给我打电话,也可以直接扫牌子上的二维码反馈。”内外城河绿化养护现场负责人梁晓娟向路过的市民主动介绍起告知牌的作用。
“小小‘告知牌’,不仅承载着‘大服务’,更提升了市民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话语权’,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和支持绿化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氛围。”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赵一奇介绍,截至目前,已在益寿路、中山路、大司马路、龙游河生态公园、文化广场、滨河路景观带等23条道路、10个公园绿地,安装园林管养告知牌共计57个。
“公厕革命”,让“方便”更加方便
不久前,家住如皋外城河旁的李大爷在清晨遛弯时发现,一座崭新的公厕出现在“射雉亭”公园一隅。公厕建筑外形以徽派古典园林风格为主,与东大街、水绘园整体风格相得益彰。
小小一间公厕占地面积并不大,却能映照出城市的文明程度,衡量市民的幸福指数。如皋把“公厕革命”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从增量和存量入手,打造示范公厕,树立公厕标杆,破解城市公厕改造难题,推动公厕从“解困型”“生活保障型”向“舒适型”“旅游服务型”转变。今年6月,来如皋旅游的张先生致电市长热线称:“如城街道东大街杀猪巷2号公厕,非常干净,没有异味,保洁员张凤很负责,希望相关部门核实并对她进行表扬。”
表扬的背后是公厕管理的久久为功。“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如皋城区公厕推行“分管、巡管、执行”三级责任制,按照“专人管理、定时清扫、随时保洁”要求,细化公厕保洁程序和维护标准。“每天上午和下午我都会用水冲洗一遍,并且擦干净水渍,有脏的地方还会用刷子重点清理,晚上还有错时保洁。”新世纪广场公厕保洁员吴美珍表示,“虽然公厕的人流量大,但是大家都能做到及时冲水,也不乱扔垃圾,共同维护着公共环境。”
自“公厕革命”开展以来,如皋共改造改建公厕48座,其中3A标准公厕14座,改造改建数占城区公厕总数60%以上。为改善户外环卫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如皋对城区17座公厕进行升级,建立城区环卫职工休息室,提供微波炉、饮水机、爱心伞、报刊、应急医药箱等物品,解决了环卫工人们饮水、热饭、休息、挡风遮雨等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社区食堂,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时下,到社区食堂约饭,成了不少如皋老人追赶的“新潮流”。
中午11时,如城街道蒲行社区“新井儿口社区食堂”迎来了一天最忙碌的时刻。小酥肉、香菇青菜、百叶结红烧肉……一道道热气腾腾的美味菜肴陆续出锅,取餐口处有序排起了长龙。
老人们都说这个店名取得好,能勾起很多回忆。如今的社区食堂位置在新中国成立前叫作“井儿口”,因水井多而得名,这里不仅镌刻着街坊邻里的生活印记,更保留着一地和睦互助的图景。
“平常只有我们老两口在家,做多了吃几天,做少了没胃口,这多好啊,菜品一看就是用了心的。”70岁的杨爱如老人对社区食堂赞不绝口,最重要的是价格实惠。
社区食堂负责人陈骥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新井儿口社区食堂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每顿饭补贴一元,70岁以上老年人每顿饭补贴两元,80岁以上老年人每顿饭补贴三元。对于90岁以上的老年人,社区食堂还会在此基础上再额外补贴一元。“经过补贴,老人们能够以6到15元的价格,享受一顿荤素齐全、美味健康的餐食。”
“社区食堂的日接待量在3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客户群体占比达到60%以上。”蒲行社区党总支书记康辉嵘表示,依托新井儿口社区食堂这一阵地,蒲行社区陆续开展了医养融合、健康文娱、邻里互助、防诈反诈、老幼共托等服务,以“1+N”多功能服务模式,提升居民幸福感。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老年群体的幸福是反映一个地区幸福指数的晴雨表。今年以来,如皋积极推进养老民生实事工程,不断拓展延伸长者食堂“1+N”功能服务模式,同时开办老年人学堂、医疗服务、文娱等活动,已成功打造9家城乡社区长者食堂。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尊老金3000.02万元。
率先试点,每天一节体育课
下午4时,在如皋市安定小学操场上,随着一声嘹亮的哨声吹响,一场场激烈的拔河比赛开始了。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校园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这样的体育课,在如皋每天都会上演。今年8月,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要求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2025年秋季学期做到全省小学全覆盖。南通选取两地为试点区域,如皋便是其中之一。
在体育课时上“做加法”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还需要学校多花心思。上午10时,在白蒲小学的一堂体育课上,一群活泼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跳绳训练。
白蒲小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马建红说,新学期开学后,白蒲小学对课表做了优化,除了上好规定的体育课程,还利用好“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在全校推广自编的“青蒲绳操”,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锻炼体能。“专职体育老师进行体育教学,兼职体育老师负责新授内容的巩固训练。只要我们扎扎实实抓好每一节体育课,就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快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增加体育课,如何确保师资必须跟得上。《方案》中提到,学校可采用“进、转、培、聘、送”等多种方式优化体育师资保障,通过培训全科教师、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习等举措,保障体育教学与训练有序开展。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如皋就率先破题,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行动。”如皋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当地构建了市、镇、校三级培训体系,提升专兼职教师业务水平;同时,教育部门全覆盖开展专项督查,通过查课表、监控以及学生反馈,确保体育课落实到位,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不断提升。
·陈嘉仪 皋宣·
本版图片提供:皋宣 吴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