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阅读

最是深情留不住

□梅莉

从小就听我妈讲《红楼梦》的故事,富贵公子贾宝玉喜欢姑姑家的女儿林黛玉,嫂子王熙凤却设“调包计”让他娶了姨妈家的女儿薛宝钗,黛玉被活活气死。这是关于爱与青春的悲剧,又因戏剧性冲突过于强烈,使得妇孺皆知。很多人说后四十回写得烂,曹雪芹根本不会用拙劣的调包计,但如果没有此桥段,相信我妈这代女性不会这么气愤、入戏,津津乐道。

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部《红楼梦》。有人说《红楼梦》写的是青春的爱情,《金瓶梅》说的是中年人的欲望。我觉得让名著经久流传的不是青春也不是中年,或故事本身,而是故事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永恒的人性。

解读《红楼梦》的书层出不穷,以至于我不想再读此类书籍。拿到作家潘向黎的新书《人间红楼》时,我仍有些怀疑,一部红楼千万人解读过,还能读出新意吗?谁知,一读就放不下。这本三十万字的著作透露出作者不仅对《红楼梦》烂熟于心,并且各种版本都对比着读过,包括一些红学书籍,这种喜爱与深究程度,令人惊叹,书中很多观点也令人耳目一新。看得出作者是真性情,穿越时空与曹雪芹探讨,是不是他自己不喜欢李商隐而借林黛玉之口说出,掏心掏肺地与大观园里的晴雯等众姐妹对话,甚至去理解成天一本正经的贾政作为父亲内心的伤痛,喜欢的、厌恶的、惋惜的、欣赏的,都说得明明白白。其实所有的解读,都是作者的思想输出,好看与否,全在于眼力、功力与笔力。

作者共情晴雯,她那么美丽、聪敏、鲜活,却不懂得人心叵测,没有边界。因为得到主子宝玉的偏爱与纵容,使得她对外界环境的险恶失去了判断力。可以说,晴雯是死在袭人的妒嫉里,死在她平日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得罪的身边人中,她的群众基础差,又过于美貌出挑,只做自己,结果引来大祸,一朵鲜花过早凋零,令人扼腕。“小角度知己”这一章写妙玉的也很独特。作为一个欣赏甚至有些倾慕宝玉的佛门妙龄少女,通过与宝玉斗“机锋”后,知道彼此在精神方面很多是相通的,气场相投,内心视作知己。但是,宝玉身边有太多的优秀女孩子围绕,她有些吃醋(不论爱情、友情,都是排他的),以至于把“阆苑仙葩”的黛玉说成是个“大俗人”。书中说妙玉是“一个聪明而高冷的少女,在终于有机会炫技的兴奋之中,控制得不好,戏过了,直接导致黛玉和宝钗提早离开”。谁还没有过兴奋过头,控场失败的时候呢,所以,看到此处,不禁莞尔。妙玉的拧巴源于她是“槛外人”(带发修行)的身份,纵有馥郁才华、高雅品位,但情感上终究尘缘未了。

作者从女性角度出发评袭人,我也深有同感。袭人的厉害在于,处在什么环境都能很好地活下去。她对主子“忠心耿耿”,待人温顺,体贴入微。男性是很喜欢迎娶这样的人为妻的,连曹雪芹给她安排的下场也很不错。但我一直不认为她是真温柔,她只是对她想温柔的人温柔,对她有威胁的人,就会处心积虑地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样的女性如果嫁了人,也许很能持家,但你别指望她能死心塌地跟随,她只能同甘,不能共苦。袭人可以说是整部红楼里最善于伪装的人。

年轻时读红楼,总站黛玉一边。现在来看,林黛玉其实就是个高敏感的脆皮文艺青年(因为我不想看到她就这么死了)。黛玉才学过人,神情超逸,“有林下之风”,她是被曹雪芹偏爱的、怜惜的,也是被读者偏爱的女主。其实,才貌双全、纯真良善的少女在哪个时代都会得到偏爱。要说大观园里谁最美,还是首选黛玉吧,因为就连薛蟠那种粗俗的人也会被黛玉的“风流婉转”而酥倒。如今人在中年,再读红楼,却喜欢宝钗了。宝钗不缺钱也不缺爱,待人周全又宽厚,与她在一起,有恰到好处的边界感。书中说钱才是宝钗的神药,也是她做人的底气。对于宝钗,作者并不欣赏,说她情感淡薄,类似于中央空调。淡薄就淡薄吧,最是深情留不住。宁国府里有钱人很多,但宝钗大方啊。我们中年女人,千帆过尽,都知道了钱的好,但不是有钱人都像宝钗这么好。

读红楼读到最后,品的是我们各自的人生。

2024-10-1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6900.html 1 3 最是深情留不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