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220亩盐碱地均产超700公斤——

如东“海水稻”新品种迎丰收

徐书影 朱海城摄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18日上午9点,如东栟茶方凌垦区220亩“海水稻”正式开镰,3位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穿梭于田间,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传来,一株株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被“收入囊中”,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一派丰收景象。

“海水稻”,但其绝非按字面理解的“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而是指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的新型耐盐碱水稻品种,这种水稻适应盐碱地生产环境,在育秧流程上和常规水稻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用种量相对较少。

今年,受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与南京农业大学委托,如东在方凌垦区试种3个“海水稻”新品种,进一步试验探索高产杂交粳稻在盐碱地上的高产潜力,同步攻关集成常规优质食味粳稻适应盐碱地种植的配套技术。眼下,这批水稻陆续进入收获期。

“根据实地测产,沭优1号、沭优糯81每亩产量在750至800公斤,宁香粳9号预计亩产约650公斤,收成都很不错!”如东县作物栽培站站长於永杰告诉记者,尽管受前期台风、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三个品种的最终亩产与预期目标有些差距,但基本达成试验目标。“经过多年示范种植研究,我们已基本掌握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今年,通过技术应用,成功让高产杂交粳稻在盐碱地上展现出了高产潜力,同时验证了常规优质食味粳稻适应盐碱地种植推广的可能性。”

从“农业荒漠”到丰产粮仓,方凌垦区的蝶变并非一蹴而就。方凌垦区是由沿海滩涂匡围而成的,如东县裕隆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年接手盐碱地改良项目,主要采用以“水压盐+种植田菁”的方法,通过不断降低耕层土壤盐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达到“以田养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经过近十年的生物治理改良,方凌垦区超3000亩土地土壤含盐量基本稳定在2‰至6‰之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0年,经省农技推广总站大力推荐,加上土壤条件适宜,方凌垦区作为江苏省唯一的示范试验种植基地,入选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全国五大类盐碱地“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项目,此后,於永杰领导的技术团队开始负责“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技术指导工作。

4年多来,於永杰团队结合自身经验,借力院士团队、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在盐碱地上探索实践应用硬地硬盘育秧、“水稻主产区精确定量栽培”“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一体化”、超高产肥水高效运筹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一系列水稻栽培技术,先后示范种植“超优千号”“叁优一号”“创丰优丝苗”“沭优1号”“宁香粳9号”等十多种杂籼、杂粳及常规优质粳稻,实现了盐碱地水稻单产由原来的每亩约250公斤,增加至2023年500亩平均单产超过650公斤,让改良后的盐碱地具备了水稻高产生产能力。

“我们将逐步扩大方凌垦区盐碱地改良水稻种植技术模式,全力攻关常规优质食味水稻盐碱地种植配套技术,努力让更多盐碱地加速‘蜕变’为新粮仓。”於永杰斗志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徐书影

2024-10-20 220亩盐碱地均产超700公斤——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7666.html 1 3 如东“海水稻”新品种迎丰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