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 评

观点声音

收到“不允许结案”通知,网格员小李心里咯噔了一下。咋回事?河南郑州市郑东新区一小区内,有人私搭乱建、乱放杂物,影响环境,打扰邻里。居民拍照后,上传至城市综合运营平台“郑好拍”,希望有关部门解决。这一事项流转给小李。他来到事发地,发现业主近期无法到场配合调查。于是,他结合平台上的照片视频,查验后确认存在违法,在违建处张贴改正通知书,并拍照上传至“郑好拍”。没想到,案件第二天被退回来,理由是“并未实际解决”,平台建议“申请延期,并再次尝试联系业主解决此问题”。“不允许结案”5个字,促使小李再次行动。他与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等一起努力,联系到业主,并依法拆除了违建。小李将违建拆除后的照片上传至平台,案件顺利了结,他也终于松一口气。从“心里咯噔”到“松一口气”,蕴藏着治理启示。渠道要畅通,执行不变通。当前,不少地方开发了公共服务平台,群众投诉有门、建议有道。无论是群众反映个人诉求,还是政府征集群众想法,都有了看得见、找得到的“接口”。倘若这类渠道仅仅只是“传声筒”,反映问题后不解决问题、征求意见后不反馈结果,小问题容易拖成大麻烦,好机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以小李处理事件为例,发出通知不等于结案解决,坚持原则、一追到底、抓到实处,群众才会满意。做好搭建渠道、健全机制的工作,把群众关心关切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以“民有所呼”带动“我有所为”,方能不断提升治理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努力搭建更好的沟通平台,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扑下身子、沉下心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必能持续提升治理水平,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人民日报《“不允许结案”的治理意义》

近日,家住贵州省黔西南州的龙某收到一个快递,里面有一张彩色打印并盖有两个“部委公章”的宣传单,以及一包没有任何生产信息的零食。宣传单声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现下达当地各省2024年乡村振兴专项脱贫攻坚扶贫救助金(下发到个人);宣传单还称,收到通知的相关人员可通过微信扫码申请领取279万元“救助金”,其间需要根据相关指示进行操作,若不配合,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严重者后续无法享受任何国家福利政策。无独有偶,10月14日,家住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卢女士也收到了同样的快递。宣传单看上去十分“正规”,为了辨别真假,卢女士到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值班民警仔细查看宣传单及快递包装后指出,这是诈骗分子冒用国家机关名义实施的诈骗行为,收件人扫描二维码进行操作后,随之可能上当受骗。近年来,我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反诈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成果显著。今年5月27日,公安部通报称,我国5年来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94.5万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尽管如此,电信网络诈骗依然多发、频发,防诈、反诈形势依然严峻。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文件”旗号、通过投放快递来实施诈骗,暴露出当前防诈反诈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比如,不法分子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取了收件人的详细信息?又如,这些“诈骗快递”为何能顺利通过正规快递公司寄出?对此,快递行业必须严格依法经营,加强对加盟商、快递员的培训,提高企业防诈、反诈意识和能力,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帮凶”。不法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非法获取他人信息也是关键一步。为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严肃惩处非法泄露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和个人,斩断收集、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此外,还要采取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让防诈反诈进一步入脑入心,尽力做到反诈宣传无死角。公民个人也要提高反诈意识和素养。当天上掉下“馅饼”时,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这会不会是不法分子提前挖好的陷阱。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和方式虽然五花八门,但套路和手法都基本一致,时刻绷紧防诈反诈这根弦,其实不难识别。

——新华每日电讯《谨防打着“国家文件”旗号的快递诈骗》

当你品尝那些宣称来自异国他乡的水果时,是否意识到,买来的可能是假的进口水果?近日,央视新闻记者走访部分水果市场,揭开了假冒进口水果的真相。来自山东的秋月梨,换上印满日文的包装后就成了“日本货”……只需披上了“洋外衣”,所谓的“进口水果”就此产生。如此简单粗暴的冒充方法,实际上在水果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用于包装的“马甲”不仅十分廉价,而且轻易可得。假冒的商标可在线上电商平台大量购买,成本低至几分一贴。而那些进口水果礼盒包装,甚至在一些水果批发市场里就能找到,何其讽刺。为何如此低劣的假冒伎俩,竟能在批发以及零售端普遍存在?事情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事实上,“公开的秘密”在没有被媒体公布出来之前,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有可能一无所知。以假冒进口水果为例,它一开始的“公开”范畴,恐怕也仅局限于业内人士。从造假商标的印刷厂,到线上销售的电商,再到批发零售的水果店,可以发现,整个造假链条所涉及的环节与人员并不算少数。可是利字当头,恐怕没有人愿意站出来道破玄机。而且,即便如今秘密已被公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普通消费者也只是知道水果有假,但依旧难辨真假。那该如何管?除了加强全链条监督管理、加大日常随机抽样之外,帮助消费者打破信息差、提高辨别能力也是可行之策。比如,当消费者获知海关总署近期发布的日本进口水果目录中只有苹果和梨,所谓日本进口葡萄的谎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吗?这需要在宣传引导上多下功夫,如可根据应季水果的上市规律,提前发布相关进口水果信息及如何鉴别真伪,让消费者及时知悉。另外,有条件的还不妨设置官方溯源工具,让“真假水果”一扫便知。

——广州日报《强监管,让假“洋水果”无所遁形》

“阿姨,你的头盔呢?”“叔叔,你的头盔呢?”“你是不是觉得你的头很硬啊?”“是不是怕弄坏你帅气的发型呀?”……近日,上海浦东公安分局发布的一则幼儿园“小交警”街头喊话,劝导骑车人戴头盔的短视频萌出圈。据悉,这个萌出圈的“喊话式”安全劝导是浦东公安联合某幼儿园创新性开展的“小小交警执勤”宣传教育活动。上海街头这一幕,最近在网上很火。除了在街头产生积极效果外,不少网友还给予好评,认为“小朋友们奶声奶气地问‘你的头盔呢’,感觉比罚款更‘社死’,从此以后把头盔‘焊’在头上”。这表明,上海“萌娃交警”喊话“戴头盔”的安全劝导活动,已经收到显著效果。此举除了“教育”骑行人重视佩戴头盔,对于线上围观群众也有提醒作用,这些小朋友显然也是受益者。“一盔一带”是公安部2020年在全国启动的安全守护行动,即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行为,助推养成安全骑行习惯。相比成人街头劝导戴头盔,“萌娃交警”喊话“戴头盔”,显然更有创意更有趣,将收到奇效。这一创新安全劝导活动对各地交警部门是种启示。在“一盔一带”需要深入推进的今天,传统的常规的戴头盔劝导活动,所发挥的作用不断在减弱,因为骑行人习以为常就会不大重视。如何创新劝导方式重新刺激骑行人重视“头部安全”,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上海“萌娃交警”喊话“戴头盔”之外,还可以探索更多创新劝导活动。

——扬子晚报《萌娃街头劝导“戴头盔”有启示意义》

优美的自然景色、宁静的田园风光、多彩的历史文化、地道的特色美食……近来,县域旅游目的地持续走红,不少“宝藏小城”登上热搜,游客纷至沓来。每逢节假日,热门景区“人从众”的场景,让很多被“挤怕了”的人望而却步。另辟蹊径,寻找能享受高质量旅游体验的新去处,成为不少游客的共同选择。而一些县域小众目的地,生态环境更加原始,人文风光更加淳朴,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且价格较低,满足了游客在特色体验和新鲜感方面的追求。县域旅游兴起,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既体现了游客探索新兴目的地的需求,也打开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窗口。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全产业链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同时,县域旅游发展对于提升当地公共安全、营商环境等也能起到助推作用。接下来,进一步让小景点撬动大市场,要在“名”“优”“特”“新”上下功夫。“名”是立足地方资源禀赋,打造个性化、差异化、鲜明化的旅游品牌。口碑经济时代,印象分很重要。把名气做足,把品牌打响,在“小而美”的基础上深耕“精而细”,才能形成小城独特的吸引力。“优”是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酒店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精品旅游路线,让游客吃、住、行、玩等都有良好体验。“特”是要注重挖掘自身特色,将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独特优势。“新”是摒弃同质化的景点设计,杜绝千篇一律、千“区”一面,不断创新求变,以时尚多元的新业态、丰富多样的产品供给、异彩纷呈的消费场景,让游客常来常新。

——中国经济网《“宝藏小城”撬动大市场》

2024-10-2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7958.html 1 3 观点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