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广裕
如今的十八里河口镇,是崇川区陈桥街道党政机关的所在地,也是改革开放后新崛起的市郊农村集镇。可晓得这里曾经还有个河口老镇吗?十八里河口老镇,位于唐闸镇北偏西、通扬运河与刘陈河交汇处,也就是现在陈桥街道刘陈河沿岸的河口村与集成村地带,残留的老镇一条街临通扬运河左岸的集成村。
不久前,笔者在翻阅河口镇海关庙遗存史料中,看到一幅夹在旧经书中的手绘平面图(见图)。细读图文,一个消逝60多年的沿河老镇历历在目。
河口老镇历史悠久,清代《通州志》的地图上就标注“河口”。然而,这幅藏于民间七八十年的手绘图,把河口镇的历史说得更早了。图文写道:“永兴盐场 唐末后周九百六十年 黄海老岸 东利丰监设河口镇(镇海关帝庙道藏编论续编初集四册载)。”从这段文字记载可以得知,河口就是一千多年前的永兴盐场所在地,作为官方治所的永兴场就设在胡逗洲的黄海老岸,也是运盐河扬州直达通州的交通枢纽与盐运关卡。唐末后周960年,由管理盐业的“东利丰监”设立河口镇。
据宋《文献通考》记载,胡逗洲“唐时为盐亭场,洲上多流人,煮盐为业。”盐场分布在沙洲潮间及其周边港岸。刘陈河古名永兴运盐河,北起夹江刘桥经陈桥向南入海。胡逗洲南部自平潮经唐闸西到狼山对岸,当时的狼山、军山尚在海中。海岸又称老岸,黄海老岸的永兴场出产的“吴盐”由河口集散装船,经长江北上至白蒲、如皋,进入汉吴王刘濞开凿的古运盐河到达扬州。可以说,永兴场港口——河口,是南通历史上最古老的海港。
又据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唐东海徐夫人墓志》记载,南通境内发现的首座五代墓葬地在“永兴场王铎铺界新河北永兴场运盐河东200步。”碑文中的“新河”指新开凿的通扬运河,永兴场运盐河即为刘陈河,王铎铺则为永兴场“专漕运,副上供”的盐运递铺,也在河口区域。徐夫人墓地碑文是20世纪70年代发掘出土的,手绘图的画者不可能看到碑文。巧合的是,两段记载都提及“永兴盐场”,可见画者不是“空穴来风”。难怪当代《南通盐业史志》称,“永兴盐场”是南通最早的盐场。那么,河口镇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毋庸置疑了。
顺便提一个传说,现存的明万历《通州志》记有“崇川八景”,其中“古寺钟声”就与河口有关。古寺,即南通城的天宁寺,建于唐代,素有“一州伟观”之称。天宁寺的钟声,历史极富传奇色彩。传说天宁寺巨钟铸成后,冶铸师临别时告诫僧人不要立即敲打,但僧人对此十分疑惑,没有遵照嘱咐而是敲响大钟,时值冶铸师刚行至河口,闻到钟声便长喟一声:“钟声只能传至十八里了!”从此“十八里”便叫开,成为记载于南通古籍的乡土地名。南通古代民间流传:“先有天宁寺,后有南通城。”南通成陆历史表明,“十八里河口”的涨陆出水,时间远胜州土,可见其历史远于天宁寺、远于南通城,成为唐末五代“唐东海徐夫人”的墓地,它怎么不会是南通历史上最古老的村落呢?
穿越唐宋元明清的历史风云,老胡逗洲与扶海洲、东布洲等融入江海大平原,由于东海东去、长江南移,地处胡逗洲北境的永兴盐场,不得不把卤灶东移南迁。到明朝中叶之前,南通境内南部盐场运盐河皆接通于通州城河,然后进入通扬运河,经河口西行至扬州。后来,永兴盐场最终谢幕,农耕文化在这里生根发展,粮棉耕织生产蒸蒸日上,乃至成为粮棉之仓、纺织之乡,十八里河口老镇依旧是南通盐运和漕运的重要枢纽,画于20世纪50年代前的手绘图,就是一个历史的记录。
据图记载,这幅图出自宗教道士之手,线条虽粗疏,但笔简意赅,一目了然。看,“通扬大运河”跃然纸上,“临河一条街”引人注目,寺庙、店铺、住家、渡口挨个排开,40多个名号一一标记:广教寺、石桥(集成桥)、李家渡、李昆先生家、李二先生酒店、河口小学(李家办)、李尊三家、姚家丝线厂丝线店、戴家渡、王家杂货店、马躺路、卫家桥、古镇海关帝庙……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古镇海关帝庙、马躺路、河口小学、石拱桥、广教寺都是颇有名气的标志性建筑。特别是占有三分之一居户的李氏家族最有名望,参加革命的先辈就有22位,还有许多重视教育工作的名人。笔者借用李氏家族后人李辰民先生一段回忆,来重现图中未能描述的那个年代的状况:
“自前清时开始,小镇就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镇上有南北杂货铺、粮油盐铺、黄白酒坊、砖瓦木行、染坊、豆腐坊、猪羊肉铺、药铺、丝线铺、理发店、棺材店,以及季节性收购棉白棉籽的商行,还有两家小茶馆。为了便利运河两岸行人摆渡,在镇南和镇北都设渡口,每到清晨和傍晚,满载行人的渡船来往穿梭于运河之上,热闹非凡。”
笔者亦清楚记得,繁华景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三年特殊时期,石桥、石街坍塌,广教寺、镇海关帝庙被毁,老镇的店面房被民居替代……
老镇虽逝,遗址尚在,名气亦在。近60年来,经过南通有关专家和乡土文人的不断寻找和挖掘,十八里河口地区留下了一份份值得后人数典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如祖居河口老镇、南通艾蓝染色技艺传承人姜平先生如数家珍的表述:“永兴盐场、王铎铺、新河桥、刘陈河、桅杆田、永宁潭(即倒坝潭)、镇海关帝庙、东海徐夫人墓、胡长龄墓、马探花墓、李方膺父子墓、马躺路、五里树、集成桥、广教寺、福田寺、大生窑、大生苏棉农场、通产鸡脚棉、蓝草名品‘蓼蓝’、小缸青、‘粉蓝布’、陈家桥的蟹,等等。”
这一桩桩、一件件、一个个,都是十八里河口地区带着泥土芬芳的珍珠,也是通扬大运河文化遗产不可多得历史遗存,弥足珍贵。为进一步挖掘和保护,2020年11月份,南通市政府把十八里河口地下文物保藏区列入全市首批公布的地下文物保藏区。最近,又听说市有关部门对这一带又有新规划,所以笔者建议,在规划区的通扬运河沿河绿化带(即十八里河口老镇遗址),恢复河口老镇一条街历史风貌,重建李氏家族宅院(河口小学遗址),复原李方膺父子墓园(建立李方膺纪念馆),重建镇海关帝庙(恢复1922年历史原貌,再现新四军秘密联络点),用于盐业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让老河口镇发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