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450余名高校学子与崇川“亲密接触”——

“这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悉尼大学、布里斯托大学……11月5日至6日举办的“万名学子崇川行”(南京专场)上,会聚了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的450余名学子,他们通过观摩特色产业、参观历史文化建筑、游览生态风光以及参加现场招聘会,与崇川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蓬勃发展的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全方位的人才政策……一路上,高校学子们被福地崇川的宜居宜业深深震撼,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座松弛的城市、包容开放的城市,更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这里产业发达科技浓度高”

周翔来自福建,是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名研二学子。谈及此次为何愿意深入了解南通主城崇川,他笑着回答:大学同学里,有不少南通人,优质的教育资源、毗邻上海的地理位置……从平日的聊天中,已经对南通有了好感与向往。

南通·中关村信息谷、南通博物苑、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市北高新区展厅……在参观完后,周翔坦言,“这里产业发达科技浓度高”,这份“好感”持续加强。“一直以为中关村在北京,没想到南通的崇川区也有。这里新一代信息技术集聚,现代感氛围强烈,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科创味儿。还有船舶海工,这里靠江靠海,拥有特别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已经把船卖到了大洋彼岸……”

让周翔流连沉醉的,还有崇川区的历史人文底蕴。

“一直很崇拜张謇先生,这次有幸参观了他创办的南通博物苑,还实地参观了他的老宅,令人心潮澎湃。”周翔说,有张謇先生的精神滋养,他相信,崇川区一定会更加友好地对待青年人才,也给了青年人才在此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这是一座人才友好之城”

“这样的人才政策推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新意也有‘心意’,很容易让人记住。”在6日的专场招聘会现场,崇川区理论宣讲“青骑兵”通过表演快板说唱《青才争往崇川跑》的形式,把该区的“一揽子”青年人才政策全都展示了出来,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研究生须立连连称赞。

作为一名准毕业生,须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超前的规划,为此,他参加了好多城市的人才招引活动,但南通崇川,还是“第一次来”。然而,就是这个“第一次”,让他眼前一亮,深感“没有白来”。

“不仅有购房租房补贴,还有初始创业补贴、基金扶持、免息贷款等各种政策,适合安居乐业,对科技创新产业非常包容,也给了年轻人很多发展机会。”虽然只是参观了几个企业,通过快板说唱的形式简单了解了人才政策,但崇川对于人才的重视,已经深深刻入须立的脑海。

“这是一座人才友好之城、包容开放之城。”须立说,自己的博士生导师目前就在南通一家研究院,自己也收到导师邀请,即将来到研究院配合做项目,“相信未来一定有更多接触崇川的机会,而自己的老家就在崇川一江之隔的苏州常熟,非常近,毕业后一定会优先考虑在崇川就业。”

“家乡日新月异值得期待”

这群参观者中,不乏在外求学的南通本地学子。在深入了解到主城崇川的产业优势、人才政策优势后,他们“回家”的信念更坚定了。

“作为一名南通人,从小在这里接受教育、生活,这里有着我无法抹去的烙印。”陈洪洪是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名研二学生,他说,在外完成7年的学业后回来建设家乡是最朴素的情愫,这次参观让他更加感受到,“家乡并没有寒了归乡学子的心,政府和企业为迎接人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作为一名电气专业的学生,陈洪洪对集成电路产业尤为关注。“没想到这里既有龙头企业通富微电,还有江苏涵润汽车电子等诸多相关产业企业,对于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前景很广阔。”

与陈洪洪一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三的华诞麟同样对回到家乡就业生活“憧憬满满”。

“这几年虽然在外地上大学,但是每次回来,都会发现家乡日新月异:地铁的建设,交通越来越方便;老旧小区的改造,新小区的鳞次栉比;尤其是滨江沿线,环境越来越好。”华诞麟说,自己老家住在崇川区的虹桥新村一带,经过老旧小区改造,那里旧貌换新颜,让人感觉非常舒适,总体让人感觉到“有在追赶大城市,向大城市靠齐”的势头。

本报记者 陈静 本报通讯员 何欣璐 王小刚

2024-11-08 450余名高校学子与崇川“亲密接触”——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9608.html 1 3 “这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