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观点声音

今年以来,“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爆火”“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盯上爸妈钱包”等话题接连引起关注。微短剧在丰富中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的确出现了一些故意制造冲突、情节夸张离谱、价值观念违背时代潮流的创作现象,需要加以监管和引导。应该看到,中老年题材微短剧之所以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作者抓住了细分市场,瞄准了题材缺口。在过了与年轻观众最初的蜜月期之后,由于制作上的同质化、模式化,再加上大量免费资源带来的冲击,年轻观众流失已成为微短剧行业不争的事实。中老年题材微短剧为吸引眼球而剑走偏锋,在婚恋观、家庭观、伦理观上庸俗化低俗化,甚至在付费模式上产生“歪风邪气”,这一现象理应予以抵制,加强管理监督。但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中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待满足,尤其是随着日常生活和业余消遣的日渐网络化,网上精神生活“适老化”需要更多关注。内容优质、打开方式快捷、能提供情感共鸣和心灵慰藉的文艺产品,为中老年群体所期盼,更多的扶持机制和创作力量也朝这一领域倾斜。硬件上,随着网络应用的加速普及和数字技术适老化的不断完善,群体间数字鸿沟持续弥合。内容上,瞄准中老年观众的针对性题材创作不断加强。今年5月,电视剧《老家伙》登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收视率斐然,后续还有老年家庭剧《老去的家》、讲述老警察故事的《三叉戟2》等,为观众所期待。行业管理方也鼓励更多视听作品塑造善良慈爱、智慧豁达、勇敢自立、老当益壮的中老年人物形象,鼓励立足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社会和谐的主题,鼓励创作表现新时代中老年人老有所为,为家庭文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贡献“银发力量”的故事。这需要文艺工作者借力科技、善用媒介,在提升文艺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上,在实现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统一、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结合上,不断做出新的探索。

——人民日报《文化产品供给同样需要“适老化”》

据11月21日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近期一个声称向个人发放3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的骗局正在流行。不仅相关扶贫项目和“文件”为虚构,一旦扫码或者点击网站,更可能遭遇泄露信息、钱财被骗等风险。近些年来,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辨别能力较弱的老年人更是重点“围猎”对象。具体到“专项扶贫资金”骗局,不法分子通过快递将一个档案袋寄给收件人,档案袋里装有“红头”文件,抬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件”,文件主题为“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其中介绍了专项扶贫资金发放的背景、形式(由人社部抽取)、金额(300万元)以及领取的途径,即“扫码领”。还特别强调“听话照做,学会封嘴”,显然是为避免骗局被识破。而收件人,涉及北京等多地群众。不信,不扫码,不下载软件,是预防这类诈骗的基本常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牢记,也需要子女多叮嘱家中老人。此外,社区也要多开展反诈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专项扶贫资金”骗局,要“防”更要“破”。报道显示,这场骗局中,骗子的服务器设在境外,通过“广撒网”方式,“骗一个算一个”。从公安机关最近几年打击电信诈骗的实践来看,犯罪分子“虽远必抓”。一方面,对于服务器设在境外的情况,公安机关会研判案情,在有必要时与他国合作实施跨境打击。另一方面,诈骗材料是通过快递发给收件人的,这些诈骗快件从何处寄出,通过相关快递公司应该不难查到,也就有望在国内根据快递顺藤摸瓜,找到线索。

——工人日报《“专项扶贫资金”骗局,要“防”更要“破”》

一人使用群控软件控制600台手机不停转评赞,转发8元100个、评论1.9元1条,能够实现“极速评论点赞”“极速手工涨粉”——近日,一地警方起底网络水军团伙,同时揭露出不少商家发来的“平台报价单”。有媒体发现类似商家在购物平台还有很多。不管是增加账号粉丝,还是在笔记、短视频下面点赞评论,或者是给网络直播间营造人气、增加观看量,不同的平台、不同的项目都有详细报价。刷好评、说好话,是不是就没有危害呢?在网络水军的操纵下,我们大概率会遇到这些场景:满怀期待买回一款好评如潮的商品,开封后却发现货不对板;打开一部高分影视剧,看完之后只觉浪费了时间;出于朴素正义想让一件事被更多人关注到,贡献了自己的转评赞及饱含感情的文案,最后发现是炒作……有没有上当受骗、被人利用的感觉?雇佣网络水军造谣、攻击,更为恶劣。伪造血衣栽赃小学老师体罚案中,家长花760元购买10万个粉丝、2万个点赞、1万个转发,最终引发了一场对老师的网络暴力“海啸”。这离不开网络水军的放大效应——水军账号刷出来的数据营造了虚假声势,平台算法推荐下,帖子被推荐给更多真实用户,用户又进一步拉高热度,雪球越滚越大:几小时后,帖子的转发量已经达到139万多,阅读量超过1.8亿,微博话题阅读量更高达5.4亿。最后,谣言虽被澄清,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却无法挽回。不少平台注册需要实名认证,成千上万水军账号却能通过实名认证,或涉及非法搜集或买卖公民身份信息,也暴露出部分平台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相较于机器“水军”,真人“水军”更难识别,也是治理的一大难点。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网络水军的打击力度,也期待拔出萝卜带出泥,多公布一些类似案例,有效震慑个别心怀不轨的人。

——南方日报《网络水军及其雇主都要严打》

一款游戏带火一座城、一个人成为“打卡点”、一部剧催热一地游……一段时间以来,文旅与网络深度连接,各种“新秀”“旧宠”轮番登上热搜榜。然而,热闹之外,所谓“泼天富贵”到底好不好接,也引人深思。如今,人们愈发习惯网络化生存,线上信息、互动攻略等是重要的出游参考,提升曝光度被视为宣传推广的捷径。“无心插柳”的成功,也催生出大量“有心栽花”的追随。你有侠客变装,我有沙漠起舞;你有“鬼畜视频”,我有“喊麦连麦”。一时间,“抄作业”当网红,俨然成了文旅行业“求上进”的主要方式。从“深巷酒香”到“热搜刷屏”,被更多看见,并转化为经济收益,推动当地发展,当然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翻开文旅“营收单”,很多城市爆红期间的经济收益与其热度其实不相匹配。“牛鬼蛇神”扎堆,开店潮之后是倒闭潮,也让人直观看到“赔本赚吆喝”的尴尬。线上流量≠现实增量。即便拿了相似剧本,一夜逆袭的“爽文”,其实也远没有那么容易照进现实。其一,瞬时巨大流量,是机遇更是压力。一个地方的资源开发程度、基础硬件设施、接待服务容量等,必然会有“天花板”。由于超大客流的涌入,呈现出公共服务供给和消费环节的不相匹配,极易形成负面舆情,对城市形象造成“反噬”,导致“好感”变“差评”,“引客”成“劝退”。其二,沉迷网红效应,大起后常有大落。且看互联网之上,热点永远在变,热搜时刻更迭。从寂寂无名到火遍全网只需几分钟,从“热搜榜单”到“查无此名”也不过一夕之间。网红逻辑与现实逻辑各行其道,决定着很多“热闹”只是数据很美。品牌传播力是一座城市竞争力的一部分,理应得到重视。不过,若因此简单诉诸吸引流量、打造“网红”,就把路走“窄”了。更何况,文旅行业发展自有其规律。它并非浏览网页、刷视频般,点个赞、留个言、停留几秒就算完成。其关联链条很长,尤其今天,文旅正在从“衣、食、住、行、游、购、娱”走向“文、商、养、学、闲、情、奇”。人们选择一处旅游,看的是历史也是当下,是风景也是生活,是营销更是底色。吸引八方来客踏入这座城市,做大文旅“流量”,仅是第一步。深入挖掘城市历史人文底蕴,一步步提升服务意识,相互配合打出“组合拳”,才能不断改善城市治理效能,提升游客体验。

——北京日报《文旅发展要追的不是一夜富贵》

11月24日,湖南长沙县一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一份县卫生健康局向他出具的《依法履职处理意见书》,文件仅200余字,却有多处错别字及病句。记者在评论区看到,网友发现这份文件中的错别字包括“呈沙医院”“指释中心”“急技任务”“技护车”“操作合手机支架”“整领学习”“关似事情”等7处。“200余字现7处错字”的机关文件,不是一份内部普通文书,而是由长沙县卫生健康局向公民出具的《依法履职处理意见书》。在百姓眼里,那也就是“官方回复”。出现这种高频率错字的“低级错误”,显然有伤执法公文的严肃性,也让政府部门的社会公信力受到极大伤害。而这些错字被披露,不是由发文单位自行检出,而是由收到该意见书的当事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导致曝光,这更让涉事单位的行事作风和工作态度广受质疑。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这份公文是要向上报送或是送领导审阅,如此高频率的错字情况还会出现吗?矫治“200余字现7处错字”的低级错误,不能仅停留于对工作流程的事务性把关,更要从为民服务、认真履职、锤炼党性、严谨作风等深层次综合性提升。人常说“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公文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并非个例,矫治此类“低级错误”,不能只简单了事,而应将其放在纠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顽瘴痼疾中追根溯源、纠偏改错。

——扬子晚报《“200字文件7处错字”该如何反思》

2024-11-2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1333.html 1 3 观点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