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 评

多向发力,促进“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凌云

“三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培育更多“新农人”是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所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务,并对培育新时代“新农人”提出明确要求。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批有着新理念、新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践行现代经营理念,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形势喜人。

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新农人”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新农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例如,培训对象不够精准、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元;用地、用工、融资保险等方面矛盾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公共服务有待优化,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仍需进一步营造。因此,引导推动“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效应持续彰显,让“新农人”快速变身“兴农人”,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精准培育,提升“新农人”真本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的不同,就是理念、设备、营销等方面的精准化。推进“新农人”队伍的发展,不能搞“大呼隆”“一锅煮”,必须首先从聚焦培育主体、分层分类开展精准培育入手。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区域特色产业类型,根据“新农人”不同职业定位,按需开发配套多样化培训课程。如针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针对涉农专业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专题培训;针对乡村振兴“新农人”,实施“头雁”培训项目等,切实做到因材、因需、因时施训,在具体真实的生产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本领。

优化服务,把“新农人”扶上马送一程。农业产业化项目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而“新农人”所拥有的农地、农用装备和设施等不足或很难用于抵押融资等,需要政府出面、政策扶持,诸如提供创业基金贷款、配套设施保障、项目服务支持等帮扶,解决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真心实意为“新农人”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成就梦想,尤需“新农人”自身蜕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部条件再有利、再优越,离开“新农人”自身的转变和提高,也是无法从“新农人”变成“兴农人”的,如同温度再合适,石头也无法孵出小鸡一样。因此,作为“新农人”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现代经营理念和科技运用本领,增强创新创业精神和持续学习能力,形成前瞻性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新质生产力强调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新农人”就要带头向“新”向“绿”而行,把科技变成“新农具”,把网络变成“新赛道”,把盘活经济演绎成“新农活”,联农带农,为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只有个人、政府及全社会形成合力,让“新农人”感到农业农村发展有奔头、有甜头、有盼头,才能激励更多“新农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2024-12-05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2236.html 1 3 多向发力,促进“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