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特刊

从“新时尚”到“新日常”

最近,在中海翠湖溪岸学田幼儿园分园,小四班的学生都在利用矿泉水瓶、纸板等制作工艺品。“选择合适的废弃塑料瓶、纸杯,利用其特殊的形状,经过精心雕琢,就能形成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个过程不仅是创作,而且还可以把资源利用的观念灌输到娃娃中,这是很有意义的。”葛艺娴老师说着话的功夫,一个由纸杯做成的螃蟹就成型了。

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为了推动垃圾分类走进寻常百姓家,南通市城管局做了大量工作。建成县区级垃圾分类宣教基地(馆)11座,举办生活垃圾分类全民行动达人比赛,邀请市民代表参观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与实用操作技巧,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参与进来,肉眼可见垃圾分类正逐渐融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成为许多人的“肌肉记忆”。

“垃圾分类工作推行之初,群众不按时投放、乱放垃圾的行为还比较常见,现在好多了。通过近几年的宣传引导,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崇川区任港街道辖区城港新村的一名网格员说。

垃圾分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只有时刻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找到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才能更好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

“过去,沿街商铺的垃圾桶常年被放置在路边,里面堆满了餐厨垃圾,味道难闻,我们这些住在楼上的居民根本不敢开窗。”

近日,住在南通市崇川区姚港路时珍园2号楼的吴先生谈及姚港路沿街“撤桶并点”竖起了大拇指,自从垃圾桶撤掉后,环境变好了,心情也更舒畅了。为解决这一顽疾,崇川区虹桥街道举一反三,推出了“撤桶并点+定时收集”的垃圾分类投放新模式,使得“闹市”环境焕然一新。

一切从居民需求出发,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到“新日常”,这一理念贯穿垃圾分类工作始终。今年以来,南通市城管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各县(市、区)调研指导,特别是针对分类投放设施选点难、落地难、进度慢等问题,多次组织现场会商,推动分类投放设施项目启动。针对部分小区在撤桶并点“阵痛期”存在的问题,对“12345”不满意工单涉及的16个小区,进行现场辅导,协助属地单位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1317个小区(占比79.63%)建有3443个垃圾分类亭房,累计762个小区(占比46.07%)实现“撤桶并点”。

2024-12-06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2279.html 1 3 从“新时尚”到“新日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