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 评

观点声音

745岁的妙应寺白塔“穿”上毛衣顿添糯感;地坛的枫叶和银杏叶变成了毛绒玩具,露出可爱搞怪小表情;古希腊胜利女神在国博靠“软萌”出圈,一度断货……一股“毛绒绒风”正在北京文旅市场掀起新风暴。文创设计的选题已经从“历史传统”深入到“当下生活”,年轻人更舍得为“可爱经济”蕴含的“情绪价值”买单。在社交平台上,各地文旅推出的特色文创很是吸睛,甘肃“麻辣烫”、陕西“肉夹馍”、山西“刀削面”、杭州葱包桧、绍兴臭豆腐等美食,都变身为可玩可装饰的毛绒玩具。“毛绒绒风”是文旅产业可爱化的生动体现,也是对年轻人追求“可爱经济”的顺势回应。年轻人不仅获得了愉快的互动购物体验,还收获了满满的情绪价值。正是这种“情绪价值”的浸润加持,使得更多年轻人成为“可爱经济”的拥趸。“可爱经济”的外在表现为文创新产品的“绒化”,内核则是尊重和满足公众的情绪价值。历史传统的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美食小吃,有了更高级的外在表现形式,年轻人个性化需求就能被更好满足。既具有表现上的仪式感,又兼备体验上的新特感,正是年轻人爱上这些毛绒玩具的重要原因。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抚慰、被关注、被爱护,在这个过程中,情绪价值的投射是非常重要的。“可爱经济”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形式,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消费动力。各种情绪价值消费催生出一批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涌现了一批新服务、新群体,“可爱经济”日益成为消费市场新的需求密码和拉动消费升级的助推器。“可爱经济”催生出的情绪价值消费,正在成为撬动消费增长的一个新支点。更多市场主体应该敏锐洞察市场趋势,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让产品成为互动的容器。谁能够提供触动消费者情感的产品或服务,谁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优势。——北京青年报《“可爱经济”何以抚慰心灵》近日,有博主参观安徽省巢湖市博物馆时发现,展柜内三件象牙文物居然发霉了,尤其是一件象牙笏板,全身布满霉斑。12月3日,记者联系到巢湖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对三件象牙藏品进行了清理。博物馆展柜内三件象牙文物居然都发了霉,令人大跌眼镜,而且据爆料者言,馆内还存在不少文物的展标文字说明不足、有错别字、表述错误等问题。面对网友爆料,该博物馆知错就改值得肯定,但存在的问题亦值得好好反省。此事虽为个案,却暴露了当前一些博物馆存在的共性问题。近年来,我国重视博物馆建设,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加之博物馆日趋数字化、亲民化,这些共同促成了“博物馆热”。随着这股热潮的持续升温,一些博物馆还成了人们争相前往的“网红”博物馆。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博物馆却实力不足、管理不善,甚至馆内陈设的文物“货不对板”,游客观展体验不佳。此番事件中的巢湖博物馆,虽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但不少藏品仍是重点文物。退一步说,即使发霉的文物并非重点文物、博物馆并非重点博物馆,但任何文物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都需要对其进行有力的保护,不能任由其因管护不当被糟蹋、毁损。换言之,“三级博物馆”的保护也应遵循“一级”标准。“博物馆热”之下,也需多些冷静思考和理性行动。相关方面要加强博物馆建设与管理,防范一些博物馆浑水摸鱼、得过且过。对中小博物馆,更要多些重点扶持与指导,避免其成为文物保护的盲区。同时,要努力提升博物馆的软硬件实力,一丝不苟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从馆内服务到文物展陈都要“对得起”游客的热情与期待。唯此,才能让游客体验更好,进一步补上中小博物馆的发展短板,帮助“博物馆热”走出“冷热不均”的困境,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阵地。——工人日报《展柜内文物发霉?博物馆别成文保盲区》

2024-12-06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2285.html 1 3 观点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