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温天气的到来,鲜红欲滴的草莓逐渐成为了市场的宠儿。日前,在海门区的春野家庭农场的草莓大棚内,绿油油的叶片间不少白花已成片开出,颜色各异的草莓幼果长势喜人,不久后将会大量上市。
“你看,这种草莓叶子发黄,背后就是叶螨在作祟,虽然虫体微小,但危害极大。”农场负责人姜丽春穿梭在草莓行间,仔细观察着每一株草莓的生长情况,他捻起一株发黄的草莓苗介绍,当前正是草莓现蕾、结果的关键期,叶螨、红蜘蛛、蓟马等害虫时刻威胁着草莓的生长和品质。
为了应对害虫的威胁,从2017年开始,姜丽春就采用“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治方法。他边说边拿起一个瓶子,将内容物轻轻撒在草莓叶上,一瞬间麦麸状的固体物在草莓叶上密密匝匝。姜丽春介绍,瓶子里装的是捕食螨的培养基,学名加州新小绥螨,这种捕食螨是红蜘蛛、蓟马等害虫的天敌,“一只捕食螨一生能捕食数百只害虫,可帮了我大忙了。”
“捕食螨”防治技术的核心是以虫治虫,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这种以虫治虫的方法既环保又高效,不用喷洒化学农药,就能保证草莓的品质和安全。”姜丽春说,就生产成本而言,用以虫治虫的成本比打农药高了近50倍, “我们农场种了20亩的草莓,一亩地需要用12罐捕食螨培养基,一亩地的成本大约在160元钱,草莓生长期需要撒2—3次,而传统的农药成本不到10元。”
本报记者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