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筑峰强链,产业蝶变追“新”逐“质”

开栏的话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亲自擘画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近年来,江海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笃行不怠接续奋斗,以追江赶海的精神走好图强之路,不断开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改革活力持续释放、美丽南通颜值刷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良好局面。

本报今起推出“牢记嘱托 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专题报道,全面展示南通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楫争先、勇毅前行,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江海时代,风劲潮涌。

十年砥砺,南通经济总量连续跨越6个千亿级台阶。日趋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日渐强韧的产业竞争力,支撑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凭借深厚的工业基因,南通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使命担当,坚持走好产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以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再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荣光,奋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

强“体”,规模稳步增长

十年之变,最直观的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的“块头”。

2014年,南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73.8亿元,该数值在2016年首次赶超南京,排在全省第三位,居苏州、无锡之后,2023年达5728.1亿元。2023年底,南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6878家,占全省企业数10.9%。今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

十年奋进,合力凝聚。从明确构建“3+3+N”产业发展体系,到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重点打造船舶海工、高端纺织、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千亿级重点产业集群,事关南通发展长远、引领南通产业转型升级的蓝图,化为江海大地火热实干的生动实践。

瞄准重点产业、重要领域、重大技术,南通应势而动、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以恒力新材料、康辉新材料聚酯薄膜等百亿级产业项目为抓手,加快构建以六大产业集群为核心、十六条优势产业链为支撑的“616”现代化产业体系。

谋划长远,南通将持续推进化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焕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培育新兴产业壮大,锚定数字、能源、健康等方向谋划未来产业布局,奋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点。

攀“高”,集群蓄势而起

长“块头”的同时,南通不断锤炼产业“体质”,底色足、成色亮。

十年来,中国首艘2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我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等一批批大国重器从南通驶出,“南通制造”在船舶海工国际航道已有一席之地。

船舶产业的转型,是南通产业结构调整、能级升级的一个缩影。

2014年,全市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全面增长,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船舶海工业三大产业分别增长18.6%、16.6%和14.6%。2018年,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和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在全部规模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比达60.7%。2022年,“南通、泰州、扬州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和“苏州、无锡、南通高端纺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船舶海工产业链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重点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超万亿元,今年1—11月同比增长9.2%。

着眼战略布局,梳理优势产业,南通步伐坚定、目标明确: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翻番、达到2万亿元左右。持续优化沿海空间和产业布局、加强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强化海洋产业要素保障等,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逐“新”,数智强劲赋能

锻造“动力核”,新质生产力是关键。

2015年,大生集团建成全国首个全流程国产设备数字化纺纱车间,万锭用工降至15人。2022年,全国首个智慧纺纱工厂投产,建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在线工艺和质量监控等系统,再次将万锭用工控制在10人以下。2024年,启动全国首个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建设,万锭用工人数将进一步减少。

大生向“新”前行的生动实践,亦是南通产业从“制造”走向“智造”的蝶变腾飞。

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链,南通立体式攻坚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8.1,点燃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引擎。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通过全面应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高端工业机器人逐渐替代现场工人,实现远程精准管控;中远川崎打造的智能船厂,是船舶行业全国唯一示范项目;振华传动智能焊接车间、招商重工激光数字制造中心等“智改数转网联”水平国内领先……

激发产业向“新”力,全市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1.47万个,创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1家、“双跨”平台1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个,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5家、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7家,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载体先后落地,带动南通“智”造实现“高原扩容、高峰林立”。

产业向新,聚链成群。南通将牢记殷殷嘱托,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工业名城蝶变,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本报记者 刘璐 严春花

2024-12-16 开栏的话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270.html 1 3 筑峰强链,产业蝶变追“新”逐“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