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40周年系列报道(六)
南通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上世纪90年代,开发区的探索者,克服“长江天堑”的不利影响,努力将政策优势、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市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全市最大外资项目、填补我国工业原料生产空白的项目……纷纷落地南通开发区。南通开发区成为南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也成为南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龙头”。
创办全市首家外商独资企业
今天的南通开发区,是南通外资最集中、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平均每0.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家外资企业,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江天堑”的阻隔,让南通向南“难通”,项目招引困难重重。南通开发区人硬是靠着“国家级开发区”的金字招牌和“以软补硬”的真诚服务赢得客商信任,其中就有新加坡三德集团。
“三德集团想在开发区创办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但当时全市还没有先例。”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常务副主任、开发区总公司原总经理何哲明回忆,当时对外商独资还是不太放心的,作为开发区来说肯定要先行先试,我们认为只要根据政策规定来做就行。为了这个事,我们跑北京、跑省里,讲企业的诚意及项目发展前景、效益税收,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结果就成了。
1990年5月2日,投资1000万美元的南通三德兴电子有限公司获准成立。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当时在连云港等几个地方比选,最终选择了南通开发区,他们认为南通开发区的服务是最周到的,与企业劲往一处使。
在当时,招引大项目、好项目,“难”字当头是常态,但开发区人坚信:“办好一个项目,就是一本最好的投资指南。”据相关统计,三德兴后续带动了几十家外企在通投资,示范效应明显。1993年南通开发区把“加强招商引资,全力培育经济规模”作为全区的中心工作。
1997年,总投资八千多万美元,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捷利康项目,在项目流程申报七年之久即将获准审批前夕,被告知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取消,对此,外商和合作方都不能接受,项目遭到搁浅。
市委原常委,曾任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张小平回忆,捷利康设备工艺一流、环保先进、产品适销,是一个难得的好项目;如果顺利落户,还将连带促成其最大原料供应商——美国瑞利公司投资南通开发区,这将填补我国合成吡啶这一重要工业原料生产的空白。
这样一个提升开发区化工项目水平、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优质化工产业链的关键项目,经历七年洽谈,要轻言放弃,开发区实在不甘心。
正在北京奔波辗转的张小平,想尽办法仍然无法解决难题。这时她偶然在《北京日报》上看到一则新闻:国家领导人出访与客商交流时,谈及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好发展前景的外资项目,可以考虑在税收政策上予以优惠。这让张小平看到了转机,为了项目审批“三天两进中南海”。
“看到的新信息,带来了新希望。”张小平介绍,国务院相关部门领导投入巨大热情,给予南通开发区许多支持。开发区修改报告、重新申请,可以说争分夺秒,项目短短几天就通过报批了,且是国家重启有关外商投资税收优惠大门后的首个特例。喜讯传来,大家兴奋得彻夜未眠。
捷利康公司于2001年更名为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就在今年6月,先正达南通新植保制剂生产基地项目在南通开发区举行奠基仪式。扎根开发区25年,企业成为先正达全球重要的战略工厂。
上世纪90年代,全市最大的外资项目东丽以及帝人、王子造纸等世界知名大公司相继落户南通开发区,初步建成了以纺织业、精细化工为主体的项目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南通开发区人跳出“螺壳”看世界,地区生产总值也从1991年的5762万元,激增至1995年的18.34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作为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发展一直是南通的先行优势。本世纪初,外向型经济成为南通发展大潮中最澎湃的浪花之一,而让南通成功实现利用外资“撑竿跳”的先进经验,就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末“第一个吃螃蟹”的南通开发区人。
每天早晨,近200人从市区浩浩荡荡来到开发区星湖大厦办公,在众多的职能部门中,直接负责招商的只有十几个人……这是26年前的1998年,南通开发区招商力量的缩影。
南通市原副市长,曾任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宋飞认为,开发区的主要任务是吸引外来投资者,吸引资本投入,招商引资对于开发区而言是生命线。项目一来,满盘皆活。可好项目不会从天而降。宋飞看到,开放型经济的外资、外贸、外经三大领域中,外贸、外经已基本形成以市场为主的驱动机制,而招引外资却需要政府主动作为。
“政府力量推动,靠谁去推动?首先靠开发区人。”宋飞以身作则,担任“1号服务员”。当时,亚洲金融危机未远,跨越长江仍靠摆渡。开发区人为抓好招商,主动从“管理者”变为“服务员”。2000年4月18日,南通开发区召开建区以来首个服务大会,推出了“一条龙服务”“一条过江绿色通道”等“八个一”服务。
宋飞认为,开发区人首先把自己定位为服务员,是为投资者服务的。一个投资商回去了,说这个地方好,这个地方专业,就会动员他的朋友也来。以此为引,南通开发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专业化、全员化、目标化、商业化的招商体制机制,开南通先河,为开发区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是南通开发区的永恒主题。如今的南通开发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工厂繁忙,一个个百亿级项目相继落户,南通开发区变成南通现代化的“金南翼”,这都得益于招商引资奠定的雄厚基础。
宋飞认为,表面看,项目是用腿跑出来、用嘴谈出来的,实质是被南通开发区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吸引过来的。南通濒江临海、靠近上海,南通开发区具有大通道、大供水、大用地、大用工、大港口等五大发展优势。
2002年10月30日,苏通大桥奠基仪式当天,宋飞还清楚记得,他那天匆匆拍下照片,怀揣着南通的“新名片”,踏上了赴日招商之旅……此后,宋飞担任南通分管外向型经济工作的副市长,开发区招商经验在全市推广。自2005年起连续4年,南通市实际利用外资始终居于江苏省前3名,2008年列全省第2名。
“一定要找到南通开发区最本质的、最潜在的、最有吸引力的东西。我们就依托海港和长江港口,靠这个去招商引资。”宋飞回忆,充分依托南通港口的优势,南通开发区去招引项目,效果就明显地上来了。
发展至今,南通开发区的优势不仅有起步初期的港口资源优势,形成了“濒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产业集聚的规模优势”“要素齐全的资源优势”和“宜居宜商的环境优势”,已累计吸引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家,总投资超30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公司设立企业80多家,集聚了德国默克、德之馨香精香料、日本大王、虎牌生活用品、美国美乐家健康科技等重大外资项目。
·司占伟·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南通开发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