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新闻

城乡共富 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如果把这十年的发展历程浓缩成一幅壮丽画卷,“百姓富”必然是其中动人的篇章。南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百姓福祉,不断擦亮幸福底色,推动“强富美高”新南通的美好图景加快变为生动现实。

十年来,南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从2013年的23147元提高到2023年的51853元,年均增长8.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4754元提高到2023年的32977元,年均增速为8.4%,比同期城镇年均增速快1.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从2013年的2.11下降到2023年的1.90,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共同富裕底色更亮。

稳定就业,扩大增收渠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年来,南通始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这几年南通船舶海洋工业发展迅速,又是家乡,是我优先考虑就业的地方。”日前,2024南通海洋产业校园行活动南下北上,全国揽才。南通下一个万亿看沿海,围绕海洋经济人才需求,市县两级人社部门联动,遴选全产业链优秀企业,组织开展专项引才活动。在上海,先后走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吸引了不少南通学子;在北方,先后走进中国海洋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专场招聘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的王振南在学校里看到“南通”两个字特别亲切,在启东中远和惠生清洁能源两家企业都投了简历。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南通人社部门、企事业单位多次走进北大、清华等名校招贤纳才,邀请毕业生们选择南通、扎根南通,成为南通建设的“城市合伙人”,共同扬帆启航,创造美好未来。

考虑到南通老龄化程度高的现实情况,不久前,人社部门还特意举办银发经济专场招聘会,76家用人单位带来273个职位,招聘需求3608人。最终,有900多人进场求职,各家单位收到就业意向近600人次,实现银发经济企业和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综合你目前的情况,你可以去申请这个创业基地运营补贴,需要准备这些材料……”在通州金新街道万达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吴梅正在向前来咨询的退役残疾军人陈先生介绍相关的补贴政策。

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关系群众冷暖,关系民生底线。市人社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困难人员就业16556人,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721人,新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50个,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738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7.97万人。

各美其美,擦亮共富底色

走进初冬时节的乡村,薄雾间,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与生态河道、设施大棚、纵横麦田、文化舞台等相映成趣,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卷映入眼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南通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探索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通过补齐农村短板、增强县域承载能力、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等举措,深入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在如皋市顾庄社区,家家户户的美丽庭院中,大大小小的盆景或铁干虬枝,或盘根错节,姿态万千。顾庄社区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做精盆景园艺这一主导特色产业,引导盆景向微型化、巨型化、精品化方向发展。目前顾庄社区范围内规模以上经营达95%以上,年培育各类名贵花木100多万株,各式盆景10多万盆,花木盆景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下转A2版)

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改造后的老小区新景。 记者 许丛军摄

(上接A1版)

在位于海安市的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饲料养蚕车间,两厘米长的蚕儿正在“用餐”。该公司采取“企农共养”模式,一到五龄期由工厂自动化养殖,然后分包给农户继续养殖。“五龄蚕领回来后,每周只喂两次饲料,一般两三周后就能上蔟。省时省力,每月可增收两三千元。”海安市隆政街道新丰家庭农场主戎属美高兴地说。

联农、带农、富农,激活乡村振兴发展“一潭春水”。江苏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打造蛋鸡全产业链,牵头34家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成立“江苏天成蛋鸡产业化联合体”,每年为农户增收近亿元;江苏嘉安食品有限公司发展蔬菜产业,引进白花菜、西蓝花新品种,推广“农田立体间套作”等种植新技术,使农户亩收入由2000多元提高到8000多元……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78家,市级龙头企业207家,携手农户走上共富之路。

改革春风吹拂乡野,乡村的精彩不止于此。一到节假日,如皋市平园池研学基地、通州区东社镇开心农场、海门区官公河村九龙岛文化湿地等地人头攒动,游客纷纷在乡野间体验农事、感受民俗。今年,全市休闲农业已接待游客2661.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3%、8.7%。

细节入手,标注“幸福刻度”

解决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江海大地、崇川福地,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民生“温度”标注出幸福“刻度”。

每天清晨,家住南川园社区鑫祥公寓的苏老爹都会早早起床晨练。以前社区沿河小路坑坑洼洼、河水也有点泛黑发臭,自从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水岸南川园”工程竣工后,沿途绿意盎然、河水清亮,一处处新打造的沿河景观令人身心舒畅。

增加绿地、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增设停车位、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开展适老化、适儿化设施改造,“量身定制”家门口的开放式、多功能空间,老旧小区逐步焕然一新,成为居民们诗意栖居的新家园。2024年,全市列入国家计划、省政府目标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约5.6亿元。截至11月份,进场施工项目42个,完成改造项目5个,完成投资约28990万元。

“小姑娘,我最近刚检查出了肺癌,这医疗费用怎么报销呢?”在海安市墩头镇双溪村医保公共服务点,参保居民陈金华利用智能可视化服务一体机,视频连线市医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耐心讲解了医保相关待遇政策,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帮他办理了恶性肿瘤门诊特殊病备案。

民生实事可观可感,幸福生活“提档升级”。目前,我市建成1934个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点,覆盖全市所有村(社区),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可办理参保登记、参保信息查询等18项高频业务;今年来,全市7.12万失能人员享受机构护理、居家上门护理等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服务,推动长护优势资源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城里有老年食堂,乡村有助餐点,“一餐热饭”唾手可得……一项项老百姓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公共服务项目,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十年来,我市用心用情办好每一项民生实事和民生工程,让百姓幸福感成色更高,底色更足。

回望来时路,我们以城乡融合为笔,以高质量发展为墨,绘就一幅生动而美丽的共富画卷。展望未来,南通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实践,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

本报记者 朱蓓宁 陆薇

2024-12-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392.html 1 3 城乡共富 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