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新闻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崇川区奋力将民生保障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秦灶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

南川园社区食堂

任港社区食堂

积极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家门口乐享幸福生活;探索“慈善+”公益模式,用慈善力量点亮困难群众寒夜的微光;聚焦困难家庭居家安全,创新实施“物质+服务”救助;连续两年举办集体婚礼,引领婚姻文明新风尚,深入推进婚俗改革……今年年初以来,崇川区通过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的民政工作,奋力将民生保障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为主城民生幸福“加码”。

婚俗改革,为幸福“加码”

百年“濠”合,幸福启航。9月28日上午,国家5A级濠河风景区内,被甜蜜和浪漫包围着,崇川区2024年集体婚礼在此举办。没有喧闹的锣鼓鞭炮、没有铺张的宴席,26对新人在市、区领导和亲朋好友、广大群众的见证下,心手相牵步入婚姻殿堂,开启幸福新生活。

这是崇川区举办的第二届集体婚礼。婚礼开始前,崇川区邀请金婚夫妇、人才夫妇代表分享他们的爱情故事、婚姻生活相处之道,大屏播放《崇川区婚俗改革倡议书》,着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

“感谢政府部门送给了我们这场简约适度且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对于我们来说,这是独一份的浪漫,终生难忘,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生活的幸福。”新郎杨天昊与新娘钱应说。

自2021年底被确定为江苏省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崇川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连续两年举办集体婚礼,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着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同时,提档升级婚姻家庭辅导室,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建设“强富美高”的新崇川。

推进婚姻家庭辅导专业队伍服务工作。积极与法院、妇联等部门合作,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服务等途径,相继引入婚姻辅导类社会组织和律师事务所,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心理咨询专家、律师等人才队伍优势,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方式,为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关系辅导和离婚疏导服务。

探索婚姻危机干预的有效方法和措施。针对离婚冷静期内的当事人,实施“事先干预,事中调解,事后回访”的服务模式,健全婚姻家庭辅导室和婚姻纠纷调解室“双室联动”工作机制,采取以当事人需求为导向,以自愿为前提,为当事人精准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暖心服务。

建立特邀颁证员制度。招募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道德模范、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好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金婚夫妇、相关领导等担任特邀颁证员,在结婚登记较为集中的214、520、七夕等日子,邀请他们现场颁证。

积极开展婚俗改革宣传。重大节庆日,在人群较为集中的广场、婚姻登记场所、集体婚礼现场等,积极开展婚俗改革文化宣传。如2024年七夕节当天,在婚姻登记处外广场,志愿者发放《崇川区婚俗改革倡议书》;引导新人在“婚俗文明新风尚”签名墙上签字;邀请南通剪纸非遗传承人现场剪囍送囍;安排专业摄影师捕捉新人幸福瞬间赠送新人等。

幸福家庭造就文明之城。漫步崇川,文明向上,正成为这个城市的鲜明底色。

嵌入式服务,让养老变享老

“这里住得好、吃得香,晚上有事,摁个铃,护理人员随叫随到。”秦灶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84岁的陈建芳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送到房间的晚餐。“一墙之隔就是幼儿园,每天推窗就看见孩子们玩乐,心里开心。在这里住了3个多月,已经交上了新朋友。”

走进秦灶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温馨雅致的休闲区、绿意盎然的庭院、舒适惬意的咖啡室……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注重细节、强调个性化服务的养老理念。

该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共有4层,由第三方——江苏美适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其中,一楼的多种功能室超过1000平方米,包括中央厨房与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人提供喝茶聊天、观影休憩、助餐助浴、医疗保健等综合性养老服务。二到四楼是专门的护理院,配备专职医护人员,设有医务部、护理部、抢救室等,设置了医养结合型护理床位150张,提供24小时医养结合的专业服务。因此,这里既能够提供全托长住专业医养照护,也可以满足日托、月托等临托短住的“喘息服务”。

在崇川,16个街道都已经配建了这样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这也是崇川推进实施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的生动体现。

崇川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有21.7万人,老龄化率接近30%,其中,97%的老人居家、社区养老,3%的老人选择养老机构。针对这一现状,今年,崇川区提出推进“一综多专、智链万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思路。

“一综多专”,即以街道为单位,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密度、老年人口分布状况、服务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在辖区内构建1个或按片区构建多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包括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长者驿家、街道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日间照料站、社区长者食堂、社区助餐点等六类养老服务设施,提供专业照护类、助餐服务类、医养结合类、健康促进类、智能服务类、家庭支持类、银发顾问类、精神文化类等8大类22项养老服务。“智链万家”,即加快数字化赋能,提升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打造并不断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链接机构、居家、社区以及政府、市场、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推动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目前,已有40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成运营,‘濠享福’智慧养老微信小程序成功上线运行。”崇川区民政局民政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山林介绍,其中,小程序注册用户达5000余人,线上服务老人已达30000余人次。“一综多专、智链万家”的嵌入式养老模式,基本成型。“我们将深入打造‘濠享福’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品牌,让广大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高质量养老服务。”

“慈善+”模式,点亮寒夜微光

近日,和平桥街道长青嬷嬷服务队队员陈燕燕等3人来到了家住花园角小区、结对帮扶的88岁孤寡老人张艳萍家。

张艳萍的老伴离世多年,儿子和女儿于近年也相继离世。其本人身患多种慢性病,腿脚不便。虽然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抚恤金,但生活的孤独感常常伴随左右。为了让老人得到更为全面的照顾,长青嬷嬷服务队将其列为结对帮扶对象。

前不久,陈燕燕在服务老人时,得知老人最近坐椅子时臀部感到不舒服,便立即购买了一个坐垫,趁着这次上门服务一并送了过来。送完坐垫,陈燕燕3人又开始忙着给老人摘菜、打扫厨房卫生、拖地。“虽然我的子女都不在人世了,但是志愿者每周都过来看我,让我感到温暖。”老人泪眼婆娑。

长青嬷嬷服务队以帮扶半失能、半失智、独居孤寡高龄老人为主。服务队共有成员42名,分成12个小组,每周二定期敲开结对帮扶对象家的门,开展买菜煮饭、打扫卫生、剪指甲、洗头发、缝补洗晒、看病买药等各类服务。“我们还将电话号码告诉他们,平时有事我们也都随叫随到。”长青嬷嬷服务队队长周翠兰透露。

实现从物质救助向综合服务转变,从短期帮扶向长效机制转变,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慈善之城”的温暖与力量。崇川区秉承“慈心为本、善举为民”理念,打造“情暖崇川”民生服务品牌,探索创新“慈善+”公益模式,用慈善力量点亮困难群众寒夜的微光,将民生“关键小事”办成老百姓心坎上的“温暖大事”。

慈善+社会组织。崇川区连续十二年开展慈善公益创投,利用民政、妇联、工会、团委等多部门资金,以项目化形式持续为“一老一小”为主的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延伸服务。长青嬷嬷服务队累计开展助老服务活动300余次,服务居民1.5万余人次。

慈善+社区。社区慈善工作站坚持“小资金、大作为”,对暂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或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群众开展及时救助帮扶。家住北濠东村社区的王女士病危在ICU治疗。社区慈善工作站得知后,迅速启动临时救助机制,及时将慈善救助款交到王女士家人手中。

慈善+社会工作。崇川区引导本土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慈善事业。通过链接爱德基金会、南通市慈善总会等资源,崇川爱德社会组织建设中心承接了“爸妈食堂”“银龄关爱计划”“乐龄社工助老服务计划”等慈善项目,采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将慈善力量向基层延伸。截至目前,共整合慈善资金量100余万元,累计开展服务1000余次,受益人次超3万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崇川区还创新试点对困境人群居家安全环境进行改造,制定了包括必改、优改和生活提升项目在内的个性化安全改造救助措施,首批涉及唐闸镇、观音山两个街道约200户。“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区所有街道困境家庭居家安全改造全覆盖。”

·陈静· 本版图片由崇川区民政局提供

2024-12-17 崇川区奋力将民生保障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414.html 1 3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