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新闻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书写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地方开放大学新篇章

党委书记陆永明(右二)出席永达电力科技产业学院成立大会

“江海新才”学院2024年开学典礼

南通开放大学宝尊电商产业学院成立大会

校长金卫东(右)为南通辅警学院揭牌

阳光养老公寓老年书法课堂

学校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社区学习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首批实验点

扎根江海,俯身百姓;弦歌不辍,砥砺前行。

源起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历经几十载不断发展,2014年12月,南通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十载春秋,南通开放大学始终秉承“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办学宗旨,坚持办“南通人民的大学”的办学定位,形成以学历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社会培训为两翼的办学格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十多万技术技能型人才。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省成人教育“改革发展40周年40佳社教单位”、南通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正是在大力培养人才、引领终身学习、助力地方发展中,南通开放大学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阔步迈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开放大学建设新征程。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重大改革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十年来,南通开放大学以区域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建设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等教育部等中高职学院,构建涵盖本科、大专、中专的多序列教育体系,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造新型建筑、智能制造、现代商务、文旅服务四大专业群,以更加积极、更具活力的教育,耕耘出“稻菽千重浪”的勃勃生机。

南通开放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孟玉喜,曾在汽车企业深耕多年。入职学校后,他和他的团队长期忙碌在生产制造车间,研究改进汽车行车记录仪保险丝盒取电器,为汽车一族的日常出行加上一道“安全锁”,这项发明已获全国首个取电器实用新型专利。此外,孟玉喜还主持研发了车灯散热器、柔性线路板等产品,不仅为地方企业增加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润800万元左右,更带领团队师生以科研为引领,持续兴教强技。至目前,团队已有2名教师新晋正高级、6名教师获评副高级,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斩获奖项近30项,团队4项专利被写入江苏省本科院校教材。

在南通开放大学,像孟玉喜这样“紧贴产业需求、做实科研项目”的高水平专家越来越多。近三年,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11人,内部培养晋升更高一级职称28人。42人次获省、市及办学系统教学竞赛奖和教学成果奖,26人次获技能竞赛奖,52人次获科研奖项,完成省级以上课题31项,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和质量均实现突破。

2017年12月,在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年度总结会上,江苏永达电力电信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介绍了与南通开放大学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经验。次年,双方荣获“南通市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最佳组合”。

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坚持校企协同育人。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全面、紧密、深入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共建“宝尊电商”“永达电力科技”“中天智能制造”“华荣智能建造”等特色产业学院,打造多对象、多手段、开放式、模块化的创新训练环境,健全以产兴教、以教强业、良性互动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在校企“双元”育人的布局中,为高技能人才成长铺就坦途。

开放求索 有教无类 为各行各业搭成长阶梯

量身定制“云端大学”,精心设计课程专业,发放助学金等补贴……2022年,南通开放大学与南通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成立“江海新才”学院,首批入学的98名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启“大学”生活、踏上“深造”之路。

作为“江海新才”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首批学员,南通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徐明鑫下班后,在电脑上登录南通开放大学网页,打开一节“物流信息管理”网课,开始认真学习。“线上的课程可以随时回放,线下还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和集中答疑,让我们能够真正地学深悟透,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徐明鑫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通过“云端大学”这把“梯子”,去饱览与工作相关的交通、物流等方面知识的“大美风光”。目前,徐明鑫已经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考核,明年毕业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文凭,并可申请学士学位。

已过不惑之年的张鑫是一名顺丰快递员,面对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他迫切地感到“高中学历不够用了”。为此,他报名了“江海新才”学院,进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科的“高起专”学历进修。经过两年的学习,他将所学知识联系工作实际,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江苏好人”、“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

顺应南通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南通人民多样学习需求,“江海新才”学院无疑是南通开放大学坚持学有所教、有教无类,推动开放教育持续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这十年,学校与南通市公安局联合成立全省首家辅警学院,惠及全市14000多名辅警;与南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共建“双拥学院”,打造现、退役军人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助力乡村人才培养,让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学习者实现“大学梦”。

此外,学校全力打造南通社会培训的优质品牌,包括拓展建筑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种类,提高鉴定资质;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依托校内四大专业群,建设校级职业体验中心,每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均面向南通各中小学开放;开展企事业单位职工在职继续教育、社会技能提升及团队拓展等,向一切有意愿、有能力接受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支持服务,为南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送教上门 服务大众 引领全民终身学习潮流

无论是计划“蓄能充电”,还是追寻“诗与远方”;无论是勇敢追梦的青年,还是壮心不已的暮年……现如今,越来越多人保持着终身学习的姿态,点亮自己人生的更多可能。南通开放大学正在引领全民终身学习“新潮流”,在江海大地创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开放包容的学习型社会氛围。

清泠石泉引,雅澹风松曲。上午十点,一曲悠扬动听的《浏阳河》从秦灶街道的文体活动室传出,居民顾建武正在江苏省社会教育教学名师、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员杜鹃的指导下练习古筝弹奏,为即将到来的元旦演出做准备。从一开始的“音乐小白”,到现在能够熟练演奏《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古筝名曲,顾建武坦言“没想到”,“南通开放大学为我们请来了名师免费上课,还配置了乐器、教具等,圆了我的音乐梦。”

2015年,南通开放大学挂牌成立“南通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打造多个社区教育特色品牌,直接服务居民近10万人次。成立阳光教育学院,开创全国社会教育服务社区矫正人员之先河;建立全国首家“医养教结合”示范基地,助推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升级南通终身学习网,建设“南通学习地图”,提供近5000门课程资源……在这场无尽的探索中,学校突破时空限制、打破身份边界,坚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凝结更广泛的共识与合作,以如椽巨笔,绘就全民终身学习的盛景。2019年,学校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社区学习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首批实验点,南通社区教育“三合三学”模式获全省社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周一中国画、周二智能手机应用、周三乒乓球、周四越剧……阳光养老公寓的秋季班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涵盖体育文化、智能技术、心理健康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课程,分设春秋两季教学班,每学期都有十几门课。“南通开放大学把一系列优质课程送到老年人身边,破解了他们外出接受教育不便的难题,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阳光养老集团副总经理黄凯表示,双方将进一步探索将老年教育延伸至居家社区,构建全新的精神养老生活模式。

十年蝶变,满目锦绣;勇担重任,再创辉煌。从电大到开大,从学历补偿教育到终身学习教育,学校更名不仅仅是名称的简单更改,更是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体制和办学路径的深刻变革。南通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陆永明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南通开放大学将继续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终身的教育体系,锚定“特色鲜明高水平地方开放大学”的办学目标,坚守办“南通人民的大学”的办学定位,坚持“职业教育、开放教育、社会教育融合发展”的发展思路,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贡献更大力量! ·高阳 赵蓓 王景·

2024-12-18 书写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地方开放大学新篇章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512.html 1 3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