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基层理论宣讲要“色香味”俱全

□刘曦

近日,通州区二甲镇“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举行,16名理论宣讲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结合各自工作和生活实际展开宣讲。今年以来,二甲镇通过创建宣讲队伍、丰富宣讲内容、优化宣讲方式等举措,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宣讲是将科学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桥梁,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显著加快,做好理论宣讲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基层是理论宣讲的基础阵地,是将党的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一环,也是理论宣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尤其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讲得更加“接地气”“入人心”,讲得更有深度、厚度与温度,保证“色香味”俱全,有效解决群众“不想听”“不爱听”“听不懂”等问题。

“原料”要实在,做到有声有色。基层理论宣讲如果脱离群众需求,那就是纸上谈兵,变成宣讲者自说自话。实现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就要下接地气,避免成为高不可攀的“象牙塔”。要始终坚持讲正确的话,深入挖掘党的思想理论的精神内涵,理清逻辑关系,确保宣讲有根有据,坚持宣讲对象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准确掌握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找准理论宣讲的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确保群众坐得下、听得进、有收获。

“调料”要鲜美,方可唇齿留香。越是深入基层、越是接近群众,理论宣讲就越要讲究方式方法。开大会、读报告的“填鸭式”灌输、“空对空”说教,看似如火如荼,实则群众不买账。要坚持“长话短说、官话民说、空话不说”,让理论宣讲更生动、更鲜活。同时,丰富“宣讲+”形式,如融合通剧、海门山歌、通州民歌等非遗文化编排宣讲节目,让宣讲从枯燥变得有趣,让群众从“被动听”转化为“主动点”。积极发挥网络阵地作用,打造理论“微课堂”“微动画”等多端传播内容,把书面上的“大道理”转化为有烟火气息的“小故事”,讲出百姓味道,让基层理论宣讲就像邻里聊家常一样轻松自在。

“火候”要持久,才能回味无穷。基层理论宣讲不能只是“一阵风”,而是要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机制,打造长远发展的宣讲品牌,统筹做好选题编排、进度计划,避免理论宣讲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大宣讲格局,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做到有人负责、有人落实、有人管理。不断强化宣讲员的理论学习制度,通过集体备课、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奖励激励等机制,保证宣讲团队伍的长期建设,让党的声音在基层中持续传播,为群众营造长期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润物细无声中引领群众、鼓舞群众。

理论宣讲是一门“讲道理”的艺术,宣讲队伍的政治素养强不强、理论功底厚不厚、人民情怀深不深,直接决定了宣讲成效。基层理论宣讲队伍要由原来相对固定的“专家领导讲”向多行业、多层次、跨领域的“大众讲”转变。如从企事业单位、教育、卫健、文艺等不同领域选拔宣讲能手,邀请当地乡贤能人、道德模范等各类基层人才组成一支层次丰富、覆盖广泛、专兼结合的宣讲队伍,推动宣讲活动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2024-12-20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696.html 1 3 基层理论宣讲要“色香味”俱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