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联平
依据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力的定义,新质生产力就是具有当代最新技术含量的生产工具技术与劳动力技能的总称。党中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决策要求和智慧表达,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演进趋势
人类社会是在科技创新中演进、进化和发展的。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社会进步加速推进。从蒸汽革命到电力革命,从人工技术到机械化技术,从马车到电动汽车,再到今天互联网、人工智能,都是新技术淘汰旧技术、高效率淘汰低效率,决定了一个民族国家的衰落。从生产力水平的技术能级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标志性阶段: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工业1.0时代;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工业2.0时代;以电子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工业3.0时代;以大数据互联互通的信息智能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工业4.0时代。工业4.0作为新工业革命时代将塑造现代文明社会的全新形态。
今天已经进入工业4.0的5G技术时代。很多人认为影响人类进步的是思想、文化,但思想和文化的进步性则体现在可感知的技术上,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带来人类社会的全新面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相关要素的革新,进一步推进和刺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相对于过往历史而言,一切新产生的技术力量和人类主体性要素,都是一种新质生产力,而这种生产力终究要被即将到来的新的“新质生产力”所超越,如此螺旋式上升,人类生生不息,向前进步。
新质生产力是通向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物质力量。有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天方夜谭,回想我们过去认为是天方夜谭的甚至想都不敢想的新事物,比如登上月球、互联网、高铁等,现在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通过逻辑推理的科学研究而不是通过想象去征服世界人心的,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的规律。社会前进是自然规律,理想社会更不是空中楼阁。关键是找到一条到达理想社会的科学途径,包括经济发展途径、制度发展途径、技术发展途径以及文化发展途径等。在这些途径中新质生产力作为技术途径,需要其他发展路径提供巨大的制度保证和制度激励,为通往共产主义理想社会铺平道路。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之所以不是空中楼阁,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产力的发展高度,决定了产生优质社会形态的可能。随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将看到壮丽的图景变成现实。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
以大历史视野观之,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比较优势,根本上要靠新质生产力的引领驱动。
推进时代进步潮流。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探索民族复兴道路过程中,从民主共和潮流到革命潮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高潮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潮流,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一波又一波浪潮持续构筑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成为紧跟潮流并掀起和引领民族进步潮流的主心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质生产力是造就和引领潮流的火车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专精特新、小巨人、ChatGPT、元宇宙、工匠精神、青山绿水、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成为时代最强音符。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和人民,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先进生产力质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必将成为我们实现科技报国、振兴祖国和造福人民的最进步最现实的潮流。
健全体制机制。优越的制度能激发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中西文明的较量,根本上是制度的竞争,制度与优质生产力紧密相关。好的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坏的制度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落后制度建构的生产力又会摧毁这个衰败的制度。因此优质生产力和优越的制度都是根本性的力量。党的领导、举国体制等组成的“制度优势群”,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和中国模式的精髓。人类社会变革有革命与改革二途,革命代价高,深化改革成为发展正途。当前要深化改革,需要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制度和机制藩篱,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更优越的制度释放动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抓牢数字经济引擎。21世纪以物联网、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推动形成以数字经济为主要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因此,需要抢抓布局数字产业,围绕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服务和新开放格局,以数字科技为引领,以数字赋能实体为重点,推动零售、商务、金融、文化、科技与数字融合;以数字生活为纽带,发展数字消费业态,做实数字生活服务。培育企业数字竞争力是战略抉择的重要方向,推进代表技术进步的数字生产力、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利用广阔的市场容量、坚实的工业基础、充足的人才资源、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在未来产业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与产业生态方面下功夫。提高创新能力需要资金投入,因此要强力推进和支持基础性技术研发;大量吸收欧美附加值高的技术资本,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精神,“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无私精神,“顺乎天应乎人”的革新精神,“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精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刻而勇往直前”的不屈精神,等等。秉持这种精神的中华子孙,就是鲁迅所说的“中国人的脊梁”。中国共产党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和现实奋斗中提炼了“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通过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光大中国共产党初心为民、艰苦奋斗、无私担当、创造创新、团结向上、兼顾天下的文化品质,这一切文化精神资源是形成优质生产力最深厚的基因禀赋和精神动力。
(作者系南通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