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群众就业、引进人才服务发展、维护打工人的权益,原来人社部门为我们大家做了这么多事儿。”22日,市民卢女士带着孩子到文峰广场参加乡土人才嘉年华的互动项目,看到现场摆放的“南通人社‘富民增收’工作纪实”展板,不由得感叹。
近年来,南通各级人社部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就业、人才、社保等多个方面精准施策、持续用力,一个个富民举措不断实施,一项项创新探索不断涌现,“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交出了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三年,我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超5000场次,提供岗位129万个次,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5万人,累计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总额达2.7亿元;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80家,促进14618人就近就业;12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50余万人,年均劳务增收超73亿元。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底气所在。近三年,我市新增大学生参保15万人,市本级发放人才津贴补贴超9.25亿元,享受补贴人才留通率稳定在90%以上。目前,全市人力资源总量超160万,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14万,高技能人才总量54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生活有保障,日子才有奔头。人社部门织密普惠共享、安全可靠社会保障网,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89万人、164万人、148万人;着力打造社保“一码十办”服务品牌,社保高频事项网办率达90%,全市建成“社银合作”就近办网点362个。此外,我市还建立了多元高效的纠纷化解体系,近三年,劳动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累计为劳动者追发、争取各类待遇12.61亿元。
“乡土人才近些年累计带动7100多人就业,开展培训1650余次,惠及近五万人次,在拉动乡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乡土人才嘉年华活动期间举办一个小小的成果展,也是希望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图片,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大家的努力和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本报记者 何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