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国网南通供电公司举行“通电绿潮 涌动未来”绿电绿证服务站揭牌仪式,市区两个绿电绿证服务站、7个服务点正式投入运行。自此,我市绿电绿证服务实现市县全覆盖。
绿电,指在生产电力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绿色电力,其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力、生物质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绿证即绿色电力消费证明,电力用户购买、消费绿色电力后,可获得由电力交易中心出具的一纸证明。
近年来,南通充分发挥绿色能源优势,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以绿电发展推动经济前行。据国网南通供电公司统计,今年1至11月,南通新能源发电达239.72亿千瓦时,相当于南通全社会用电量的35.45%。截至11月底,南通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到1367.6万千瓦。
发挥优势,构筑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11月5日,随着最后一项操作指令,江苏省首座海岛型变电站——如东县洋口港阳光岛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完成跨海送电。该项目可满足岛上每年超过2000万吨LNG存储、周转的用电需求,更好助力长三角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倚海而生,因海而兴。依托海上风电等绿色能源优势,南通全力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在风电、光伏、氢能、储能、LNG等领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推动经济向“新”而行,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市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2023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近1300亿元,到2025年力争超过1500亿元。
从如东洋口滩涂至启东圆陀角,一列列风力发电机高耸入云,巨桨迎风旋舞,与碧空、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壮美的海滨画卷,输送出源源不断的绿电。
聚焦地方发展,国网南通供电公司主动融入和服务“风光”发展,大力推进主干网升级,打造新能源发电并网绿色通道,如期建成500千伏骥能变电站、220千伏蓬树和兆群开关站等风电送出配套工程并投运,服务集中式新能源发电并网消纳,助力电网转型升级,提升电网清洁能源配置能力,让江海大地上的每一度绿电都能发光。
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南通风电装机将达到705万千瓦以上。全市将有序推进近海风电场建设,全力打造南通海上风电基地,进一步提升风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全力答好能源领域持续向绿发展问卷。
打通堵点,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构建绿电发展网络,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是关键。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重载‘电梯’,全部建成后,48个单元模块同时作业4小时,可放电10万千瓦时。”来到中国天楹如东重力储能示范项目现场,这个高148米、长122米、宽110米的“大魔方”让人眼前一亮。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调控中心方式计划室主管刘海东介绍,其核心原理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控制单元模块的垂直提升和水平位移实现势能与电能的转换,不仅能在冬夏用电高峰期缓解局部地区用电紧张局面,还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绿色运行,是“电力搬运工”新型储能项目的典型代表。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术。作为‘超级充电宝’,它能灵活调整充放电状态,在用电低谷充电可助力新能源消纳,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他说,目前南通新型储能并网总量已达91.4万千瓦。
做好功率预测也是保障绿电高效消纳的重要手段。去年底,国网南通供电公司在如东试点打造“绿色智联”管服平台,汇集地区负荷曲线、新能源机组出力、用户碳排放等数据,可提前预测新能源发电功率,并结合用电负荷情况,利用储能优化调控策略。这一技术,让当地220千伏双南变供区内一众企业享受丰厚红利,实现“绿电溯源”。
作为工信部首批认定的全国绿色工厂,优嘉植保根据“绿色智联”管服平台生成的数据,灵活调整生产线运行时间,增加绿电使用占比。“截至11月底,我们用电量累计达3.77亿千瓦时,其中使用绿电电量超过3.2亿千瓦时,绿电使用占比接近85%。”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为企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添加了更多优势。
为更好地适应绿电的波动性,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还对电网开展智能化改造。“我们联合多家单位,选取如东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作为典型应用场景,在500千伏骥能变电站和500千伏绿骥线,试点应用了国家电网首批新型电力系统主变压器、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改造提升了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的识别判断准确度,确保绿电输送更稳定。
能效诊断,助推绿色生产力发展
推动绿电资源向新质生产力发展集聚,对于打造新型电力系统、重塑经济发展新优势意义重大。
11月,南通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制造业工厂名录出炉,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去年8月,国网启东市供电公司对中远海工的配电房及生产车间用电设施进行全面“把脉”,开出专属“良方”。“经过综合评估,节能改造项目全面竣工后,码头油改电工程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500吨,空压机余热利用项目可减少涂装房天然气消耗2万立方米,整体实现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00吨,年降低综合能源使用成本达330万元。”中远海工电气负责人宋轶透露。如今,企业已建成屋顶光伏发电站,实现年发电量550万千瓦时;建成50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进一步优化调节电量。
一份份个性化的“诊断报告”,助力企业分析用能状况,从调整生产时段、提高设备负荷率、合理优化需量等方面,明确提升方向和具体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9家工业企业因供电部门提供的能耗优化解决方案获益,用能成本有效降低。
与此同时,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聚焦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从建筑能源托管、建筑物供暖供冷系统优化、能源消费侧碳交易服务等多个维度,提供一站式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今年已累计为280户公共机构进行能效诊断,推动实施部分楼宇用能优化控制改造。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更多绿电应用场景,将不断推动南通构建高质量绿色经济发展体系,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
本报记者 刘璐 严春花
实习生 施玥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