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显示,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位列专业申报数量的第五位。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通卫生高职校”)在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截至目前,138名毕业生对口就业率89.73%,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达99.98%,为养老服务行业贡献了一股新鲜的青春力量。
“00后”有“十八般武艺”
12月16日午后,在海门申丞护理院自理病区,公寓秘书张陆威和一位老人聊天时,得知他最近几天脚有点肿,于是连忙将他的床尾摇高,并在他的腿下垫了一只枕头,通过抬高下肢,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我的第一反应是询问他是否有‘三高’病史,并带老人去医生办公室求助,同时第一时间与老人的子女取得联系,告知相关情况。”张陆威说,医生检查后诊断老人是肾功能不好引起的肢体水肿,除药物治疗外,建议近期减少水和盐分的摄入。于是,她又第一时间与食堂进行了对接,一系列周到的安排让老人十分暖心。
自2022年从南通卫生高职校毕业后,张陆威一直在这家护理院工作。“连我在内一共有6名公寓秘书,服务对象是4个楼层90多个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我们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组织老人开展各类有益身心的活动,一旦发现老人身体有异常情况,及时带他们就医。”尽管是如东人,但张陆威说得一口流利的启海话,这给她和老人的交流带来了便利。
在张陆威看来,和老人相处,需要诀窍,更需要耐心。“要主动了解他们的喜好,有时候被他们说教几句,也要虚心接受。”这位24岁的女孩透露,干这一行两年多,她已经学会了《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几十首老歌,也在抖音上学了十几个手势舞,为的就是和老人们打成一片。
张陆威是南通卫生高职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代表之一。在通城乃至周边地区,包括她在内的一批“00后”毕业生陆续充实到各大养老机构。与传统的养老行业服务人员相比,他们年轻且充满了干劲,以公寓秘书、小管家、社工、居家养老干事等不同的身份,成为我市养老服务行业一道新的风景线。
“养老需求逐步从单纯照护向医护康养防多元化综合型转型,这给养老行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南通卫生高职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陈玉华介绍,针对养老服务行业人员“敬岗认同度低、跨岗适应力差、适岗高阶思维弱”等共性问题,从2016年起,该校就联合行业企业、高校、养老机构,共同开展“医护康养防一体化老年保健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我们通过构建一主两辅‘Y型’专业课程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与老年专业领域多岗位的适配度。”陈玉华解释,“一主”就是“老年保健照护”主干课程体系,“两辅”分别是“老年健康管理”和“养老机构管理”两分支课程体系,囊括了医疗(医护)、机构(康)、居家(养)、社区(防)等多岗位所需的理论和技能要求,能够实现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医护康养防一体化”培养。
在母校练就的“十八般武艺”,让张陆威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心应手,先后获得海门区第二届照护服务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2024年南通市养老技能竞赛二等奖。
照护动作形成肌肉记忆
今年夏天,21岁的袁丹丹和同事们3个月跑遍如东县十多个乡镇,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为基层有志于从事养老护理员的考证人员进行培训。
今年7月,从南通卫生高职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毕业后,袁丹丹成为崇川区启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的一名培训讲师。“我的日常工作是为学员讲解养老护理、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帮助他们更好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掌握卫生防护、日常照料、基础护理等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袁丹丹说,每次下乡送教,她和同事们都会带上毛巾、塑料盆、护理垫、尿不湿等实操用具,手把手教学员们实践操作,“以前上学时是老师教我,现在我再教给学员们,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在下乡送教的过程中,袁丹丹发现农村的养老服务需求很大,学员也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比如容易忽略被照顾者舒适度、安全及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我在讲解给老人换尿垫时,会着重强调床栏要及时拉上;操作中要随时观察老人情况变化;如果有旁人在,应该拉上窗帘,不要暴露老人的隐私部位。”她说,由于学员大都是妈妈辈的,最初往往担心像自己这么年轻的老师讲课不靠谱,但几堂课下来,她就用实力赢得了学员的认可。
年纪轻轻,就深谙老人照护,袁丹丹坦言,这得益于在学校五年的磨炼。“学生毕业前就对养老照护的场景十分熟悉,学校除了会用一年时间安排他们在五星级养老机构实习外,还会用一年时间采取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养老企业学习老人生活照护、营养干预、伤口护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技能。”陈玉华说,光排泄照护这一章节,教材就足足有40页,授课时间长达4周多,内容涉及“帮助如厕”“帮助更换尿垫、纸尿裤”“更换造口袋”等操作。
“通过反复练习,这些照护动作早就形成肌肉记忆。”袁丹丹说,尽管才工作半年多,她已经培训学员700多人次。
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
12月10日,在全省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慢性病管理》课程思政公开课上,南通卫生高职校的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角色扮演,利用道具进行自主练习如何帮助卒中患者使用助行器平地行走。任课老师丁彩云说,只有学生们亲自体验过后,查漏补缺,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校期间,我们不仅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视情感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培育。”陈玉华说,他们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人文关怀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专业文化元素,并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训课程中,授课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培养其耐心、细心、爱心的职业品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协同进步。“说到底,只有爱一行才能干好这一行。如果不爱老人,怎么可能干好养老服务工作呢?”
22岁的社工朱忆馨是南通卫生高职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苏州海霞港护理院工作的她是老人们眼中的“开心果”。“每天上午和下午,我都会带老人们开展一个小时的集体活动,一般上午做健康操、唱歌,下午做手工、画画。我每天都会为他们拍照、拍视频。”小朱说,和老人在一起的时光非常开心,每次看到老人们慈祥的笑容,她都觉得很治愈。工作半年来,小朱的敬业让家里人深感欣慰,“爸爸妈妈都说我变得更加懂事了,就连性格也变得温柔了。我自己也很享受被老人们需要的感觉。”
作为南通卫生高职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首届毕业生,蔡舒婷是阳光养老集团派驻崇川区文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已3年多,她主要承担助餐、居家保洁、上门维修、血压血糖测量、孤寡慰问、康复治疗等协调工作。蔡舒婷说,“我很喜欢跟老人打交道,养老服务行业是个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三年,南通卫生高职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通过率100%,连续在职业院校和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国赛一等奖等6项,该专业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强的引领辐射效应,截至目前已在全国20余所学校、30个专业推广应用。业内人士评价,该专业为职业院校小众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为新时代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示范,对于破解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难具有积极作用。
“时代在发展,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学生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加强智慧养老教学场景的应用,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养老人才。”陈玉华说。
本报记者 冯启榕 实习生 严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