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专版

内外兼修 赢得口碑

全力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产业创新示范区

奋进“下一个40年”

南通帝人有限公司

东园:新时代未来产业园效果图

市民在能达公园休憩 许宝华摄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40周年系列报道(十)

从1984年建区至今,南通开发区从小变大、从弱转强,昔日的江滩蝶变为南通开放型经济的增长极、长三角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国家级开发区21强的佼佼者。这一切都离不开“招商引资”这个关键。40年来,从“改革试验田”到“开放南大门”,从“向南不通”到“拥江达海”,从“化工园区”到“产城融合”,从学习借鉴到“协同创新”,南通开发区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量质并举、追赶超越之路,并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如今,迎来40华诞的它,正朝着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产业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奋进“下一个40年”。

40年沧桑巨变,南通开发区从江边0.8平方公里“试验田”,蝶变为184平方公里实力雄厚、动力强劲、活力迸发的“金南翼”。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折射着开发区的招商之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依靠国家级开发区的“金字招牌”摸索招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港兴区、开启“全员化”招商,到迈入新时代以来,组建专业招商队伍进行“赛马制”招商……南通开发区的招商理念和办法在不断更新,但40年来,开发区人服务好每位客商的初心不变。

南通帝人有限公司管理部门副部门长兼人事总务本部本部长王旭翔回忆,30年前到开发区的时候,交通并不方便,去上海还需要轮船摆渡,但开发区各部门的靠前人性化服务,让他们坚定了在开发区投资发展的决心。

南通开发区的招商注重“内外兼修”。外显的一面,从初期的“三通一平”到全面实现“九通一平”,成功创成无异味园区,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产业发展和生态宜居相得益彰。内在的一面,是树牢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率先升级成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叫响“万事好通 能达无忧”营商环境品牌,打造营商环境“最高地”。

“招商团队在具体细节方面都表现出了绝对的专业精神,向我们承诺了充满诚意的优惠政策。”赫尔思曼汽车技术(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Adrian Low表示,在过去十年我们感受到开发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做出了总部落地开发区的决定,非常看好未来的发展。

“一直以来,开发区人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做到对投资者有需即应、无事不扰、说到做到、马上就办。”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曹海锋介绍,招商从“捡到篮里都是菜”到“提着篮子选菜”,招商选资、招商优资,项目体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开发区成为内外优质项目的集聚地。

开发区目前实施的“赛马制”招商,强调“以实绩论英雄、按业绩比优劣、凭贡献排高低”。在建优配强招商队伍的同时,强化产业链招商,近年来,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下,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每年6.5亿美元左右,招商引资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曹海锋表示,通过行政化招商与市场化招商双轮驱动,实现招商质效双提升。“我们有百人招商团队,招商人员个个都是‘六边形战士’,具备产业化、专业化、国际化招商能力,不断招引大项目、好项目。”

根据产业需要招来的项目,它们的“家”就是各个产业园区。改革开放之初南通就开展对日贸易,东丽、帝人的成功带来葡萄串效应,由此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园,南通开发区也成为长三角日资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发展至今,从港口工业园到特色产业园,从综合保税区到能达商务区,南通开发区围绕产业需求不断更新园区布局,释放创新活力。如今,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开发区又规划建设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和“东园西湾”。东园即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布局未来产业,西湾即滨江湾打造科创新城、青年活力城,整体推进能达商务区+滨江湾+新时代未来产业园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南通开发区累计兴办外资项目1000多个,总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90多个。在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列县(市、区)和开发园区第一。

曹海锋表示,站在千亿级开发区的门槛,南通开发区继续织密“招商网”,打造项目强磁场,助力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优质外资和高端科创项目百花齐放的招商新格局,力争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前20强。

2023年,星源材质(南通)锂电池隔膜研发生产一期项目正式投产,作为一家从深圳引进的国内锂电池隔膜行业领军企业,该项目从接洽到落户只用了100多天时间,并实现当年投产,创造了百亿级项目的“开发区速度”。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林洋光伏、通威光伏等百亿级重大项目也均在开发区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百亿级项目“接二连三”,“老牌”企业中天科技、东丽、帝人、先正达等频频“加码”,招商工作、项目建设在全市开发园区、县(市、区)评比中屡屡夺魁,成绩亮眼。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介绍,建区40年来,开发区始终都有个清晰的认识,就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始终不渝的一号工程,不断提升项目招引质效,实行“一站式、个性化”项目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产业创新需要依托科技创新,南通开发区以科技创新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多项科技创新指标位居南通市前列。

保德林表示,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特别是要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坚持以新时代未来产业园为重要载体,以未来空天、未来能源、未来通信和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专业特色园区,在制造业规模上再造一个开发区。

如今,开发区已初步建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和新能源“3+1”主导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据相关统计,南通开发区累计培育百亿级企业4家、30亿—100亿级企业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2023年纳税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2家,以占全市2.1%的面积、4%的常住人口,为全市贡献了约7.7%的GDP、9.7%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的开票销售收入、19.6%的进出口规模、27.5%的实际利用外资。2023年,南通开发区在全国23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名第21位,较上年度跃升18位,实现历史性跨越。

南通开发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南通开发区40年来的发展成果,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开发区领导和一代又一代开发区人的不懈努力,是解放思想、对外开放的40年,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40年。

“今年2月28日,市委书记吴新明和市长张彤专程带队来开发区调研指导,勉励我们‘两年超千亿、十年两千亿、位次再上升’,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产业创新示范区。”保德林表示,开发区正以此为引领,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谋划推进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奋力迈进全国一流开发区行列。

40年沧桑巨变,新时代奋斗如歌。曾经的“风水宝地”已成为经济发达、产业集聚、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南翼新城”和长三角核心区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南通开发区人也在为“下一个40年”落子布局:南通创新区和南通开发区协同发展,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人才引培、经济社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为南通“下一个万亿”提供不竭动能。

“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加快提升功能、丰富业态、集聚人气,实现‘1+1>2’的倍增效应,全力打造一流产业新区、一流开放名区、一流创新园区、一流中心城区。”保德林表示,开发区将永葆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姿态,持续激发改革创新的勇气,为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开广阔空间、注入强劲动能。

·司占伟·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南通开发区提供

2024-12-28 奋进“下一个40年” 内外兼修 赢得口碑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4302.html 1 3 全力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产业创新示范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