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
回望2024年,一组组亮眼数据、一桩桩暖心实事,让“平安南通”成色更足——
2024年,“精网微格”提升工程深入推进,100家“家门口式”网格服务驿站建成,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2024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20.7%,破案率上升9.2%,平安建设主项指标全省领先,高德大数据城市交通健康指数全国第一;
2024年,规范化建成113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国首创行政诉讼法律援助机制,南通市法律援助中心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政法系统共有176个集体和169名个人获省级以上表彰或表扬。
这一年,南通政法系统持续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细抓实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推动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服务窗口满意率全省领先,政法队伍满意度持续保持全省前三,交出了保障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的亮眼答卷。
政治引领,夯实平安法治根基
“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与“魂”。
去年5月,全市政法系统首个“政治忠诚教育月”活动启动。在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围绕“对党忠诚守初心、奋楫扬帆勇担当”这一主题,全市政法干警深学习、细思悟,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感悟智慧,从身边的榜样上汲取力量。
2024年,全市政法机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建成政治忠诚教育基地19家,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刀把子”牢牢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今年1月6日,启东法院向社会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其中,集中宣判涉缅北电信诈骗犯罪的案例备受关注。2019年11月开始,陈某、雷某等62人陆续加入缅北犯罪集团,实施贷款诈骗、招嫖诈骗等犯罪行为。启东法院对此集中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对陈某等62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9年6个月至拘役5个月不等刑期,并处罚金。(下转A2版)
(上接A1版)
“人民幸福、社会平安”是每一位政法人的心之所念、行之所向。我市深化推动“无诈”创建活动,强化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整治,抓获境外回流人员1000余名,破获电诈案件46起,涉案金额1260万元。全市街面“六类”警情下降17.3%,抢劫等“八类”案件破案率达100%,“打防管治建”五化机制被公安部刊载推广,长江南通段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实现全覆盖。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去年,我市研究制定《南通市“一站式”平台建设地方标准》,持续加强“一站式”平台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拓展“网格+”融合联动机制建设,新建重点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26家、企业人民调解组织62家,大量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创新实施群防群治“蓝背心工程”,350家企事业单位1300余名保安,参与单位周边巡逻和应急处突,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服务大局,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机杼万端,唯法为治。
2024年,全市政法系统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重点改革任务,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是实现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全市政法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委部署要求,从群众的急难愁盼中发现问题,找到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出台《南通市全面深化政法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2024—2027年)》等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举措,项目化推进31个市级改革重点任务,扎实抓好改革部署的贯彻落实,切实把蓝图转化成施工图。
2024年10月,通州湾法院联合上海、浙江、安徽等地法院建立协同机制,打造长三角集群产业跨地域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协同机制成立不久,就高效调解一起某科技公司返还股权认购纠纷,助力重点高新技术制造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聚焦“国之大者”“强市之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科技创新保障”等4项行动,出台重大项目建设风险防控16条建议、服务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18条举措等,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作用,为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南通某新能源车辆公司破产清算案,通过“推陈出新”“新陈代谢”的方式有效实现了产业升级,推动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入选长三角地区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同时,持续深化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集聚区,打造南通家纺城、启东天汾电动工具城、海安家具快维中心等6个巡回审判点,全市法院“1+1+6”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布局全面形成。
此外,南通市人民检察院共建“1+8+N”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入选全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第一批典型案例;通州湾检察院被表彰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南通首创商会仲裁中心打造商事纠纷化解新平台,获评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全年共有58个案例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都是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忠诚担当,锻造淬炼政法铁军
实干诠释忠诚,奋斗镌刻荣光。
去年7月1日,全市政法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宣传报告会上,六名先进个人、一家先进集体的故事,让人动容。他们中,有的敢打硬仗、多次化解重大矛盾纠纷,有的扎根商事审判领域、审结1800余件案件无一瑕疵,有的蹚出环境检察专业化建设新路、破解环资领域办案难题,有的用脚步丈量民情、推动“警格+网格”联通“万家灯火”,有的无畏生死、用生命守护生命……他们是榜样,也是代表,是广大政法干警忠诚使命、无私奉献、执法为民的缩影。
一年来,全市政法干警怀揣法治梦想,恪守法治精神,以铁纪立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造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铁肩膀”。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出台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十条举措”,创新建立政法领导干部调研评价机制,推动1204名政法干警轮岗交流和实践锻炼;持续深化政法队伍纪律作风督查巡查,开展政治轮训111期、“政法融学堂”同堂培训59场,完成对市县两级39家政法单位政治督察,5年内完成对市县两级政法单位政治督察全覆盖。常态化开展青蓝结对、“跟班先进找差距”等活动,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日臻成熟。
一年来,全市政法干警牢记法治宗旨,投身法治实践,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硬仗、挑重担、扛硬活,练就了能干事的“硬脊梁”。推动建成全国首家中学国家安全教育馆,全市9所高校全部建成警务室,警商融合治理模式入选省级改革试点项目;市公安局获评首批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综合服务窗口建成率、政务服务网办率、行政审批时限缩减率均达90%,服务满意度达99.7%、全省领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非常关键、尤为重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政法系统将以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为目标,突出平安稳定主责主业,强化法治、队伍建设两大保障,干字当头,紧抓快干,实干争先,以更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朱文君 见习记者 陈凯文 本报通讯员 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