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黄溢凡 记者何家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昨天消息,2024年,我市坚持以数字化、协同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软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全年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5290个(宗),成交金额超1100亿元,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我市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升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创新上线南通公共资源“交易大脑”项目,实现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7个国内“首创”,“公共资源交易AI集成应用”入选2024年江苏省数字社会重大场景项目。此外,我市研发的“建设工程投标证明材料循例变量辅助评标办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有力破解传统评标模式大量重复劳动难题,去年累计在超800个项目中成功应用,辅助专家评标时间平均压缩2/3。
围绕打造优质高效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我市依托“易企服”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化升级咨询服务“一号答”,为交易主体提供不间断在线业务咨询服务,2024年共受理各类咨询服务诉求超5300次;不断深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潜力,纵深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从城市到农村、从限额以上到限额以下的全面覆盖,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数币应用场景增至33个,使用频次超7万次,累计应用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我市还立足见证服务职能,持续深化“数字见证”平台应用,推进系统功能建设和数字见证场地改造,试行“行政监管人员、交易平台工作人员、社会代理机构人员退出评标区”机制,变传统的现场见证为“一人多标”的在线见证,实现了评审“零接触”、见证“零跑动”、监控“零死角”,进一步强化交易服务的智能化、规范化管理。
同时,积极响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去年全年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评审超470次。除常态化与上海崇明、浙江温州、安徽铜陵等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展工程建设远程异地评标,我市还率先探索政府采购跨市域远程异地协同化建设,与无锡、苏州、连云港等6地签署《政府集中采购项目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合作框架协议》,构建政府集中采购项目跨市域“大远程”和“一主一副”市域内“小远程”异地线上评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