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评

“海鲜巡游”是一场成功的“文化带货”

□唐彦云

在春节期间举行的南通新春民俗巡游中,启东的“虾兵蟹将”方阵尤其是“舞带鱼”,不但引发本地网友的会心一笑,更引发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一开始,网友们以为舞的是简化龙,但看着不像。又一想,蛇年新春,大概舞的是蛇。再仔细一看,舞的也不是蛇,而是带鱼!于是纷纷惊呼“好玩”“有创意”“头一次见这么搞怪又吸睛的非遗展示”“超爱这种娱乐精神”,有人感叹“冰箱冻货成了精,看完想去启东尝鲜”,还有人建议“全国巡演,让更多人感受下这魔性的魅力”。“舞带鱼”不仅上了新浪热搜,更在海外社交媒体被热议和好评,使得大洋彼岸的南通游子也为家乡的精彩创意而开心自豪。

启东的“海鲜巡游”火出圈,直接提高了吕四渔港以及带鱼、文蛤、黄鱼、梭子蟹等海产品的知名度,也让更多网友领略到江海风情的南通文旅魅力,可谓一举多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是创新,敢于突破以往的传统。舞龙舞狮是传统,舞得好当然也精彩,但还不足以给人惊喜。启东的“海鲜巡游”在保留传统民俗仪式感的同时,大胆创新,突出“品味启东”的“鲜”字主题,将民俗与地方海产文化巧妙结合。不仅理念上创新,更在细节上用心。比如最为出圈的巨型带鱼道具,虽然表情“呆萌”,但外形显得比较真实,而且挥舞起来身形也格外灵动。表演者除了舞动海产品外形的道具,还穿上模拟海浪起伏的长裙,以给观众带来更为身临其境的体验。这些都凝结了不少创意的巧思。

其次是群众参与,表演接地气。启东这次的表演方阵有60人,除8名剧团的职业演员以外,其余都是喜欢跳广场舞的业余文艺爱好者。在巡游现场,表演者们热情地跟路边观众打招呼拜年,还欢迎大家来到启东吃海鲜品美景。这种“非专业”特质,能让表演更具亲和力,打破了传统巡游的“观赏壁垒”,营造出全民共情狂欢的节日氛围。正如一位网友说的,“看着邻居阿姨挥舞带鱼,感觉年味更浓了”。从“遗产”变为“活态”,从“表演”升华为“共情”,民俗的生命力正体现在群众的实践和人间的烟火气中。

“海鲜巡游”能够火出圈,还离不开现代传播手段的加持。活动中,演员风趣而充满活力的表演、独特的海鲜造型,以及巡游现场的热闹氛围,都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等社交媒体迅速呈现在广大网友面前,成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文化符号。而南通文旅也接连发视频,以真诚和热情回应网友的好奇提问,形成传播的良性互动。

可以说,启东的“海鲜巡游”火出圈,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既是一场成功的“土味”表演,更是一场成功的“文化带货”。提示我们,在各地文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更要以真诚之心和工匠精神,打好创意牌、特色牌,善用传播手段。当民俗与创新共振、文化与产业共舞,那些接地气的创意便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世界的桥梁。

2025-02-1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8695.html 1 3 “海鲜巡游”是一场成功的“文化带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