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经济科技

去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增速全省第一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 夯实硬“知”撑

干字当头,紧弓满弦。春节后开工首日,南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两台接线电话前,工作人员正对照专利预审提交平台上收到的申请,一一打电话与企业核对确认信息。“去年我们光是咨询电话就接了2万多个,最忙的时候,一个接线员每天要接打一两百个电话。”保护中心相关业务负责人吴澎介绍,2024年中心新增了1500多家备案企业。

繁忙的专利预审工作,折射出城市创新创造的活力。2024年,我市开启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建设,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对标攀高、整体跃升。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4692件,位居全省第四;全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2032件,同比增长61.8%,增速全省第一。高质量创造,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创造活跃,专利量质并进

2024年11月,中天海缆在成立20周年之际发布一批高压海缆、高压陆缆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5项新产品经专家认定均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聚焦“一根海缆”精雕细琢、创新突围,二十年来,中天海缆累计创造42项国内行业第一,拥有有效专利244件,其中发明专利125件,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首届江苏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殊荣。

高价值发明专利反映创新的质量。数量庞大的高价值专利,如何通过科学布局和转化运用,挖掘出更大价值?依托省、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建设,中天海缆聚焦海上能源输电、深海光通信、深海油气光电传输三大关键技术的7个技术创新点布局专利实施与产业化工作。中天海缆知识产权总监乔静介绍,围绕核心专利,公司布局了交流、直流等7大类产品,2024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超103亿元。通过专利许可、质押融资、专利权作价入股等方式,公司专利转化效益累计已超2亿元,实现了专利的高效益运用。

企业是专利产出的主体,也是专利转化的主体。聚焦高价值专利培育,全市去年新立项市级高价值培育项目7个、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13个,形成梯次培育体系;加快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去年新增专利产品备案1036件,71件产品被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数量均居全省前列。通过引导企业加快推进专利产业化,一批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去年举行的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第二届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上,罗化芯显示科技开发(江苏)有限公司作为江苏省选送的3家参展企业之一,携3件专利密集型产品亮相,吸睛无数。“仅Mini LED光源这一件产品,就拥有4项核心发明专利!”罗化芯显示副总经理陈文娟自豪地说,作为Mini LED技术的基石,Mini LED光源可直接面向市场,亦可制备成车载、笔电显示模组和超高清显示终端产品进行销售,产品应用多元化,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密集成势,带动产业逐新

专利密集型产业,是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七成左右的发明专利均来自专利密集型产业。

南通是中国船舶海工产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一个个带着自主核心技术的“大国重器”从南通扬帆出海,挺进深蓝。2024年,高技术、高附加值和特种用途的船舶海工产品在全市各类船舶海工产品中占据半壁江山,知识产权在整个产业中的“高密度”可见一斑。

南通泰胜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我市海上风电装备领域的龙头之一。公司拥有授权国内外专利226件,其中发明专利77件。数字略显抽象,但说到专利背后的诸多“首制”“首台(套)”,泰胜蓝岛海工研究院院长朱军就滔滔不绝:“这些年我们先后研制出世界首艘半潜式风电安装运输平台、亚洲最大的400MW海上升压站、世界最大的2400吨首制超级风电管桩、国内首制10MW风机导管架……”

依托自主创新,泰胜蓝岛不断突破“卡脖子”难题,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知识产权工作的脚步,与高质量创造“同频共振”:公司成立了知识产权领导小组,负责制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结合专利布局方案与专利运营方案,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运用,提高企业专利产品在国内外同行市场的占有率。公司在2023年1月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同年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当前,我市正大力培育六大未来产业。从各个科创细分赛道中,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的企业初露头角。

江苏濠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构建了天空地多源感知端云协同的智能化产品体系,其自主研发的电力行业视觉感知AI系列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中输电线路三维全景智能测量装置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江苏濠汉技术副总经理王晓鹏介绍,依托高精度的图像识别算法与先进的三维重建技术,该公司能够为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的客户提供高度仿真的数字孪生模型及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显著提升了工业安全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与风险预警能力。

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江苏濠汉已申请发明专利190余件,获授权发明专利89项,并在2024年入选江苏省“虚拟现实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20企业”。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江苏濠汉在虚拟现实市场中占据份额实现连续正增长,2024年实现销售同比增长15%,资产同比增长34%。

以知识产权“含金量”,提升产业“含新量”。目前,我市已获批建设高端纺织、船舶海工两家省级知识产权产业运营中心。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将开展产业专利信息分析研究,构建产业专利池,提升重点产业链专利转化运营整体水平和能力,聚焦南通市“616”现代化产业体系,架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跳板”。

以“知”致远,全程陪跑护航

近两年,江苏中威科技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发明专利增量喜人,仅去年一年就有66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公司应用软件研究院院长蔡亚军说,这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成果,也得益于南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利预审服务。

过去,发明专利从申请到获得授权,需要两到三年。中威科技所处的软件行业产品迭代迅速,如果发明专利申办时间过长,可能失去市场先机。而通过保护中心提交的专利申请,经预审合格后将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审查“绿色通道”,专利授权周期也随之缩短到60天左右。

让蔡亚军尤为感动的是,保护中心还派出专利预审员上门服务,对该公司的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打包”式批量预审,了解专利的研发情况,并提醒企业申报注意事项、检索专利新颖性、创造性。“有了专业指导,预审通过率高了,专利申请的成功率也提上来了!”

创新之路上,企业负责全速奔跑,职能部门全程护航。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深化专利培育“滴灌计划2.0”,在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的基础上,将新型研发机构、科创项目纳入精准服务对象,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形成更强竞争实力。成立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为上市后备企业“体检”,一企一策开具《知识产权预警评价报告》。上线“知慧通”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业务办理、数据检索、维权保护等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

以更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创造营造“一流环境”。我市加大行政保护力度,建强协同保护载体,织密协同保护网络,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2024年,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开展知识产权立法,《南通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年内制定颁布。条例明确,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建立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协同配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至此,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建设在立法保障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稳扎稳打,干出精彩。今年是全面建成国家知识保护示范区的关键之年,近日召开的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新年第一会”明确“施工图”:加快建设南通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纵深推进专利培育“滴灌计划”、专利转化“雨露计划”、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指南针计划”、商业秘密保护“保险箱计划”;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全链保护工程、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程、知识产权强企赋能工程。“我们将深化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改革,全力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生态体系,巩固全国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品牌,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硬‘知’撑。”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加明说。

本报记者 王玮丽 沈雪梅

2025-02-13 去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增速全省第一 ——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8967.html 1 3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 夯实硬“知”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