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长江如皋段水域恢复了平日的热闹景象。10日上午,江风凛冽,一艘艘货船缓行在江面上,为码头企业、项目输送“能量”。江边一隅,长江干线首个海事—长航公安联合检查站发挥“前端支点”作用,将平安的“哨声”送到江上、船上、码头上。
联合检查站成立两年多来,长航公安南通分局如皋派出所联合海事部门,以“四联工作法”为抓手,聚力社会面维稳、应急处突、打击涉江违法犯罪、服务保障重点建设工程等,用“绣花功夫”织密水域安全防线,以“铁脚板”守护碧波安澜。
当好“联络员”
主动摸排矛盾纠纷
“情系企业,热忱服务,勤政高效,排忧解难!”联合检查站办公室内,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整齐地挂在墙上,成为码头企业对民警们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企业有序发展的一种“无声”的赞扬。
长江如皋段水域企业数量多、项目体量大,船多人杂,难免有摩擦。有时,小摩擦若因种种因素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就可能酝酿成大纠纷。联合检查站成立后,两部门积极践行新时代江上“枫桥经验”,全面推行专群结合、平战结合的安防模式,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实时掌握沿江企业、张靖皋长江大桥重点工程项目情况,做到“发现得了、处置得好”,切实保障企业职工和船员的权益。
纠纷化解,重在机制建设。长航公安和海事部门深化水域非诉纠纷化解和溯源治理工作,加强涉水矛盾纠纷调处“专门机构、专门队伍、专门制度”建设,明确业务骨干作为首席调解员,分别与长江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南京海事法院南通法庭建立特邀调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完善协调会办、公示公告、督查回访工作制度,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去年,联合检查站调解涉及劳资、货运延期、工伤事故、肢体冲突等各类矛盾纠纷11起,获赠锦旗5面。
做好“护航员”
源头防范安全隐患
联合检查站所在位置,毗邻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建设项目。作为万里长江上的“世界第一跨”,张靖皋长江大桥连接苏州张家港、泰州靖江和南通如皋三市,跨江段全长约7.9公里,主跨2300米,是国家“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的过江通道项目。
自项目启动以来,联合检查站派驻民警主动对接北航道桥5个项目部,实时掌握各标段工程进度、工人管理、治安动态等情况,力争从源头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项目建设期间,两部门加密项目部作业码头巡逻频次,绷紧施工船舶安全“弦”,对准予进场的施工船舶开展全面安全检查。作业码头上,设置了广播循环播报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长航公安提示语音等,不断提升工人安防意识。双方还建立登岛巡逻检查机制,指导项目部组建安防队伍,排查内部管理和内部防范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近日,江苏长源国际港务有限公司的对外开放码头上,运输建材、沙石等材料的散货船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平日里,民警们和码头船只的互动交流相当频繁,往往能以“唠家常”的方式敏锐捕捉安全隐患。
在春节、春运、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等关键节点,长航公安还与海事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联合清查行动,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重点关注港口、码头、到港作业船舶、锚地停泊船舶,严格坚持船、货、人“一船多查”,有效消除长江如皋段水域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风险隐患。去年,联合检查站共开展联合执法15次,检查船舶120余艘,核查人员信息390余人,督促整改安全隐患80余处。
争当“服务员”
暖心服务“不打烊”
去年7月,长航公安南通分局如皋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位于江中心友谊沙岛的张靖皋长江大桥A2标项目部码头有一名职工受伤,但因岛上医疗资源欠缺急需上岸就医,请求民警救助。接警后,该所迅速启动“岛—站”救助机制,打通紧急救助绿色通道,组织警力搭乘公安艇赶赴项目部码头,同时联系如皋港医院120急救车辆同步赶往联合检查站,由公安艇将受伤职工接送至检查站,再由120及时将该职工送至医院医治。
第一时间送项目部职工紧急就医、帮助建桥职工找回遗失物品、定期送上“警医小课堂”……紧贴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项目,联合检查站一系列细致贴心的服务,成为项目顺利推进的坚实后盾。依托“建桥先锋”(北航道桥)党建联盟,联合检查站建立定制化、精准化的大桥建设服务机制,坚持每周联系、每月上门,定期召开互动交流恳谈会,实时了解项目部需求和困难,公布24小时救助热线,开辟“岛—站绿色通道”,巡逻艇全天待命,有效解决 A2、A3、A4 三个标段近2000名施工工人长期驻守孤岛,面临的医疗配套缺失,交通不便、紧急就医难等实际问题。
当前,海事—长航公安联合检查站汇集了20名业务“尖兵”,围绕涉水基础信息采集、入通船舶安全检查、涉水矛盾风险排查化解、涉江违法犯罪打击、突发事件快反处置、服务保障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等工作,竭力打造一线联动协作、一线执法管控、一线服务保障的“水上哨岗”。
本报记者 沈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