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优8条27项举措诚意满满,创新之举掷地有声——

政策礼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更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期,彰显南通特色的《2025年“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优举措》(以下简称《举措》)正式发布,成为我市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继推出“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升举措66条、新66条和3.0版后的又一有力举措。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此次发布的8条27项改革举措,有何创新和改革之举?记者梳理发现,更强调以经营主体问题诉求为导向,更突出进阶与提优,全力营造全链条服务、全方位保障、全要素支撑的一流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绿电直连,助力企业转型

随着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的出台、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企业自身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需求更加紧迫。

“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发现,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企业应对全球市场变化的重要路径。”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朱琛凌表示,政府部门必然要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这也是8条提优举措中与以往最为不一样的一条。

如何助力企业答好绿色转型的必答题?南通拿出3项实招:提供绿电供给“一站式”服务,让企业用电更“省心”;打造绿电直连溯源体系,让绿电来源更“可靠”;提升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能力,让企业出海更“敢闯”。

《举措》明确,在扩大绿电供给规模上,依托国网南通供电公司,新设全天候咨询专线,为企业自建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提供从项目规划、开发建设,到并网验收、建档立卡的全流程精细指导,助力企业有效降低用电成本,提升绿电使用比例。目前,国网南通供电公司已在崇川区、开发区率先设立了两个绿电绿证服务站,在其他地区布局了7个服务点,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绿电绿证政策咨询与交易指导。

去年,我市相继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近)零碳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正积极推进(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举措》提出,将重点在如东洋口港、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启东吕四港等沿海园区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建设园区内绿电专线、绿电专变,将海上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直接输送至园区内绿电需求企业,实现绿电就近消纳、可追踪溯源,构建零碳能源供给体系。

同时,市发展改革委将与商务、工信、市监、生态环境等部门合作,深入研究国际绿色贸易规则,定期举办政策解读会与专题培训,积极引导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与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权威认证咨询机构,为企业“走出去”筑牢坚实后盾。

“远程导办”,突出智能高效

近年来,我市各部门通力合作推动企业办事“简而再简”,目前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率达95%以上,即办率接近90%。怎样“好上加好、优上提优”?我市锚定“便利快捷”这个核心诉求,在“高效办”“智能化”等关键词上主动发力。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针对仍有企业反映网上办事“不便、不会、不懂、不好办”,《举措》推出高频事项“远程导办”服务,企业在网上办事过程可实时音视频连线工作人员,享受“面对面”“肩并肩”专业服务。

“这一功能将在移动端、电脑端和自助端等渠道整体部署,企业经办人员无论是在家中、公司中,还是在通勤、出差等外出场合,都能随时随地找到部门、办成事情。”市数据局副局长马骏说,“免证办”服务也在持续扩展,今年在卫生健康、教育、不动产等20个领域,推动营业执照、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等50类证照免提交,让企业办事“少填、少带、少跑、快办”。

“高效办”重在做“减法”。《举措》明确,在原有的130件“一件事”服务标准基础上,再推出“个转企”“科技成果转化”“个人创业”等12项高频“一件事”,让“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成为线上线下办事的常态。“我们探索出‘告知承诺+容缺办理’改革办法。”马骏举例:创新了建设工程验线告知承诺制。过去房建工程取得施工许可后,还须由政府工作人员现场核验相关情况,一般会产生3天左右的“等工期”;采取告知承诺制后,建设单位只需作出书面形式承诺,材料允许之后补齐,窗口做到现场“即来即批”,项目同时就可以破土开工。

与此同时,各部门想方设法推动各类专业服务资源靠前直达企业,变“企业找部门,1找N”为“部门帮企业,N帮1”。比如,组建专家团队,在商业秘密保护需求迫切的领域,以“常态化+订单式”方式,开展风险巡诊会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出公共资源交易“智能客服”,为经营主体提供24小时在线的“政策助手”“流程管家”。

“免申即享”,信用恢复简便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事关企业切身利益、长远发展。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信用“云修复”“掌上申办”“线上核查”节约企业办事成本。2023到2024年,又通过信用修复全流程“打铃提醒”,助企“免失信、早复信”。

记者发现,此次《举措》中关于企业信用恢复的政策,从助力“能快则快”,进阶为“免申即享”自动修复,企业复信流程更简便,惠及主体更全面。

“我们推出轻微失信行为‘免申即享’自动修复,未按期年报的经营主体,补报后就能自动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仅受到警告或较低数额罚款行政处罚的经营主体,公示期满后不用申请,就能自动恢复信用。”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季峰峰介绍,会在业务系统内针对不同类型失信主体,分别抓取年度报告申(补)报时间、行政处罚情形、种类、罚款数额等相关数据,便于明确复信时间、适用主体;上线自动复信功能,建立计算程序,针对不同类型失信主体和对应修复规则,推动实现系统自动判断、“免申即享”到期修复。

季峰峰表示,“免申即享”能够节约失信主体办事时间,帮助第一时间重新参与市场竞争;“自动修复”则解决同类型失信主体“不会办、忘记办、着急办”等问题,进一步彰显政策的公平性和普及性。同时,他们会进一步强化“守信用信”指导,自动修复同时主动提醒失信主体合规经营,让企业办事智能无感、服务精准有感。

本报记者 刘璐 严春花

2025-02-15 “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优8条27项举措诚意满满,创新之举掷地有声——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9123.html 1 3 政策礼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