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记者探访位于海门区常乐镇颐生村的“A+智能温室工厂”时发现,即便在冬季,工厂室内温度也保持在二十多摄氏度。这里采用先进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叶菜生长周期从45天缩短到30天,劳动强度降低60%左右。当地供电部门通过提供绿色、清洁、可靠的电力供应和优质服务,助力“A+智能温室工厂”项目高质量发展,为当地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示范。
智能算法精准预测用电量,智能设备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记者采访发现,在越来越多的冬季用电场景中,AI智能技术大显身手,成为关键力量。面对可能出现的用电高峰,国网南通供电公司从设备巡检到应急预案制定,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细致入微,全力保障冬日电力供应稳定,让广大市民能够安心用电、温暖过冬。
“千里眼”精准定位
即时发现消除故障
“发现容量200千伏安的10千伏桥街113线社区52123配变重载率达97.69%……”2月初,通州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中心配网运维人员登录AI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利用“设备异常治理”模块进行每日配变超、重载例行巡视,没多久便发现了异常情况。
随即,系统自动分析重载原因,确定是由于户均容量偏小引起,并给出了负荷切割、配变调剂、新增布点三种可靠的治理方案。市民还未发现用电有问题,供电人员已在前去抢修的路上。
“AI远程巡查只是一方面,依托‘供电服务指挥一张图’系统,我们实现了从‘被动报修’向‘主动抢修’的转变。”国网南通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公司中压停电研判实时感知准确性达99.36%,低压停电研判感知准确性达99.09%,真正做到抢修行动快人一步。
“千里眼”精准定位,需要配套的电网通信“高速路”。去年,国网南通供电公司完成了所有县(区)到市的电力广域网带宽从千兆到万兆的升级,实现了“县县(市)通万兆”,盘活了一系列数字化设备和系统。智能巡检系统加速升级,高清数据扩容至原来的1.5倍,传输下载时间节省超过一半,系统研判更加精准迅速。依托大数据算法,供电公司在通州区试点升级“电网一张图”的“户—相—分路—变”拓扑关系图,进一步提升了故障主动研判能力与线损排查效率。
用好电力大数据
守护关爱老弱群体
寒冬腊月,关爱老弱群体用电安全,AI智能技术“大显身手”。
2月7日22时许,通州区供电公司五接供电所台区经理黄勇敲响了开沙村老支书刘德强家的门。就在20分钟前,黄勇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漏电值超限预警系统的短信,提示其管辖台区一台智能开关漏电值超100毫安。他通过用电采集系统排查,不到10分钟,便锁定了隐患点。
天气寒冷,69岁的刘德强用上了呼吸机,就在黄勇进门之际,呼吸机突然“罢工”。一番检查后,黄勇发现问题出在卧室,连接呼吸机的拖线板老化引起了漏电。“幸亏你们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刘德强老伴感激地说。
为快速排查居民用电设备漏电隐患,国网南通供电公司广泛利用一种可智能采集漏电保护开关电流等数据并自动告警的监测预警系统。“我们和社区联合建立绿色通道,配备了专用电源,同时还加大对老旧小区隐患摸排力度,全力守护广大市民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的用电安全。”国网南通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主任王小栋说。
这个冬天,通过“电网一张图”故障主动研判技术、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AI技术等,国网南通供电公司及时为全市30多家幼儿园、20多家敬老院及100多户“呼吸机老人”排查各类用电故障40多起,用智慧电力守护每一个家庭的温暖与安全。
“智慧脑”一键生成
实现电力优化调配
“我们对3种方案进行了细化,你们可以再根据实际需求考虑……”节后上班第一天,国网南通供电公司电力人员就来到南通科瑞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持续跟踪服务光伏接入项目。
此前,科瑞恩智能装备公司拟接入4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供电公司借助“智慧配电网通信优化助手”,为其精心设计了3种接入方案供比选。“通过对这三种方案的细致比较,我们能够直观地筛选出投资成本最低、最契合自身需求的方案。”企业负责人说,仅是方案设计,便为企业节省了约5万元的投资成本,也避免了电力人员多次往返勘察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
智能电网技术堪称电力系统的“智慧脑”,能通过实时监测电力数据,运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电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调配,确保电力供应的精准与高效。
去年底,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配电网通信优化助手”平台上线,这是国网系统首个基于“电网一张图”、配电网通信网管系统等多个数据源建设的配电网通信监测平台。依托该平台,配电终端等通信资源可实现统筹自动化、运维智能化、规划智慧化管理。
截至目前,“智慧配电网通信优化助手”已为南通地区36家企业客户提供了分布式光伏通信接入的比选方案,助力企业在光伏项目接入过程中实现降本增效。
这一“辅助规划”技术,不仅在分布式光伏接入领域大放异彩,同样适用于变电站OLT、配网光缆等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智能算法能够实时生成最佳串接路径,为通信基础设施的布局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支持。
“根据光缆规划算法的辅助决策,每接入一台配电自动终端的光缆平均铺设长度,从原来的1.69公里大幅缩短至482米,预计将为江苏配电通信网减少约1.5亿元的新增终端光缆投资。”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更为南通配电网的建设与发展腾出了更多的投入空间,为地区电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全社会用电更加稳定、安心。
本报记者 刘璐 严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