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蒋娇娇 通讯员丁强强 实习生吴怡)近日,由南通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南通特色田园乡村》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全省首部系统梳理特色田园乡村风貌的地情书籍,该书聚焦我市3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展现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与地域文化特色。
该书编纂工作于2024年初启动,系统收录截至2023年底我市获评省级称号的36个自然村,通过“特色风貌”“特色产业”“文化传承”三大主线,呈现乡村发展的多元路径。书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解析各村如何依托本土资源打造产业优势、修复生态环境、活化历史文化,并设置“资料链接”栏目延伸阅读,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南通样本”。
这些乡村不仅是乡村建设的典范,更是产业振兴的领跑者。如皋如城街道的顾家庄、大镠马、夏家庄,虽同做花草苗木生意,但发展各有侧重,形成区域产业集聚优势;享有“中国文蛤养殖第一村”美誉的如东县滨海村,滩涂产业转型升级,“蓝色粮仓”日益充实;先贤张謇出生地颐生村深挖颐生酒文化,成为特色旅游强村。
特色田园乡村同样是美丽环境的营造者。藕池庄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开沙新村从荒沙洲变身世外桃源,向华村在崇明岛构建起微型花园遍布的生态美景,都是乡村实现“水田林草人居”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特色田园乡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革命老区孙庄的百年古银杏、村史馆,睹史院新村承载的文天祥南归故事,九龙岛挖掘的知青文化、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都让乡土文化得以延续,成为人们乡愁的寄托。
据悉,江苏省自2017年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我市通过整合资源、连片培育,形成“一村一韵”发展格局。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6个,为美丽江苏建设注入鲜活力量。未来,我市将持续推进乡村全域振兴,让更多“盆景”连片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