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紫琅茶座

汉字书法 在日本

□杨谔

一个民族群体高级审美趣味的养成,则需要国家行政权力的支撑与全民同心协力、长期务实、不折不扣的努力。

在日本,无论是去大阪、京都还是奈良,无论是在寺庙、酒吧还是网红商业街,甚至在运输的卡车上,都能看到大量的汉字书法,五体俱全、气息纯正,犹如清酒的口感。他们的楷书多宗“颜欧”,草书常法“醉素”,隶书取法汉隶,篆书则学清末徐三庚。也偶见以日本味浓郁的现代少数字派书风制商标、写店招,则生辣如芥末。

虽说日本的汉字书法是由中国传入,但它们自己的文字——假名的兴盛毕竟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有3000多年汉字书写历史的我们,公共场合使用的文字几乎被电脑印刷体一统天下,而漫步在异国他乡——日本,却反生被汉字书法包围之感,未免有些滑稽。

早期的日本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在我国隋朝的时候,他们开始派遣使者来我国求取佛法,汉字(书法)遂随佛法进入日本。日本光明皇后(701—760)笃信佛教,她临写的《乐毅论》点画生动、巧拙相生,就是那个时代那种情形下的产物。日本书法史上第一个巨擘空海(774—835)是曾经入唐求法的僧人,随着空海“取经”的成功,日本平安时期出现了第一个书法高潮。第二个书法高潮出现在镰仓室町时期,与当时的荣西、道元等禅师入宋学习禅宗,同时也带回了新的书法理念有关。以上回顾,或许能回答日本的汉字书法为什么会有如此纯正的“中国味道”的问题。

悬挂在京都南禅寺禅室壁上的《狮子吼》《龙虎之间》、天授庵里的《松树千年翠》这三件行书条幅,与寺庵建筑风格、禅理无缝结合,堪称纯艺术、“综合美”的典范,偏偏又兼具了实用的功能。在街头,有许多纯汉字的店招,如“祇园祭”“月下美人”“釜座”“舞扇堂”等,有的干脆用毛笔直接书写在原生的木板上。它们或如翠柏临风,或如游鱼逐流,或如深山古寺,或如美人起舞,只见书者对书法艺术的虔敬之心,不见有丝毫尘俗气与商业味。

个人高级美学趣味的养成,靠一个家庭或个人十年、二十年的努力或许就能实现,一个民族群体高级审美趣味的养成,则需要国家行政权力的支撑与全民同心协力、长期务实、不折不扣的努力。日本政府早在明治五年(1872)就发布了国定学制,“习字”是独立课程,作为教育中的第二位内容,是必修课。在小学初中阶段,书法作为国语课的一部分,以实用为主;高中阶段则归入艺术课,确定如下教育目标:“提高书写能力,加强书法表现和鉴赏的基础性能力,养成爱好书法的心情。”

2025-02-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9291.html 1 3 汉字书法 在日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