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杰
近日,我市召开新型工业化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不懈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南通产业底蕴丰厚,发展基础坚实。近年来,我市坚持不懈走“产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板,推动形成传统产业“老树新枝”的转型之变、新兴产业“含苞怒放”的蓬勃之姿、未来产业“拱土而出”的突破之势。锚定“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的目标,这既是历史传承与时代使命,同时也彰显了南通这座江海之城以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雄心与决心。
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重塑产业新格局。近年来,我市通过“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构建“616”现代产业体系和16条优势产业链协同发力。在传统产业升级上,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在新兴产业上,瞄准前沿领域,聚焦重点产业;在未来产业布局上,聚焦海洋经济“蓝色引擎”,着力建设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围绕一批链主企业上下游辐射进行“延链”,针对重点产业缺失环节进行精准“补链”,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实施产业链招商,加快集聚上下游配套产业,通过强链延链,集群筑峰,注重先进要素耦合,推动形成重点产业链企业“中流砥柱”、专精特新企业“独占鳌头”、创新型企业“争先恐后”、中小微企业“百花齐放”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产业新格局。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重大项目突破是南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源头活水”。2024年,我市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4个。2025年目标已经明确: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200个,新竣工达产项目超200个。为此,需要我们坚持抓大育小、项目强基。一方面敢于谋划、善于引进,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充分发挥枢纽优势、政策优势和配套优势,千方百计促成一批引领性、支撑性、前沿性重大项目。另一方面,坚持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强化错位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打造影响力巨大,具有江海特色的先进科技产业集群。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去年我市有超1600个科创项目落地,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02家。今年全年要达成新招引科创项目1800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00家,建设创新联合体30家的目标。为此,要以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为引领,深化跨江融合,与上海、苏南共建产业链分工体系,并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跨区域合作的头版头条,把园区共建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共建一批深耕产业创新的合作园区。同时,还要加快引育科创人才,注重引导企业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及时根据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要求加强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