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南通

如皋卫健部门开出四字良方 变“病有所医”为“病有良医”

本报讯 (通讯员陆双 宗超越 记者陈嘉仪)13日,如皋举行卫生健康系统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来自基层一线的20位医疗博士紧扣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话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如皋卫健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就博士们的发言现场互动。

“很多患者选择去上海、南京就医,根子还是因为如皋缺少‘病有良医’”“人才引进培养,不光是高薪酬、高福利,还要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 目前,如皋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99家,卫技人员7992人,其中博士20人、硕士286人,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68人。尽管卫技人才不少,但紧缺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学科群尚未形成显著气候,部分科室发展缺乏后劲,科研创新动力不足,新技术、新项目引入滞后,与高校合作少,导致人才“留不住”“引不进”。

基层医疗一线紧缺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道阻且长。基层医疗一线人才集中,智力密集,分布广泛。如何用好、用活、用足这一特殊群体,是摆在如皋卫健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汇众智,聚众力,敢闯敢试,念好“引、育、用、留”四字诀,做到育才为先、荐才为重、用才为上。”如皋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宗爱君说。

靶向定位,强化“引”字聚贤才。如皋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借助医才网等平台,成功引进了何小卫等4名博士学位的高质量学科带头人。同时,积极申报重点人才项目,分解招引任务,高度重视海外人才信息摸排,两大医共体龙头单位更是专人负责,力求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实现零的突破。

因材施教,紧扣“育”字锻英才。加强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为关键举措,如皋加大与大型三甲医院的合作,“请回来”专家教授,“送出去”业务骨干。如皋市人民医院承办多项继续教育项目,还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活动。更有人员赴外研修交流,鼓励报考在职研究生,自主培养了众多高学历人才。

量体裁衣,坚持“用”字展雄才。如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速医共体内人才流动,选派众多人才支援基层,调整专技人员配置,实现双向有序流动。同时,利用本地长寿资源,成立研究所和数据平台,与知名高校合作,建成多个科研中心,促进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

润物无声,注重“留”字聚人才。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领导班子联系高层次人才服务制度,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营造尊医重卫环境,落实相关政策文件,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评价人才。

2025-02-1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9341.html 1 3 如皋卫健部门开出四字良方 变“病有所医”为“病有良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