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施轩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史,在这部现象级作品背后,有几家来自南通的动画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技术力量的参与,是全国动画行业的小小缩影,就像网友形容的那样,全体龙族取下身上最硬的鳞片给敖丙制作了坚不可摧的万龙甲,国内不同的动画公司各展所长,成就了这部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精品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我们要让具有当代价值的传统文化精神,能够跨越时空与国界,富有永恒的魅力。从神话传说到银幕呈现,《哪吒2》的成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生机的最佳例证。
古为今用,激发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力。哪吒的故事在《封神演义》里出现过。电影以此为蓝本,保留了“剔骨还父”等经典情节,延续了“孝道”“忠义”的伦理框架,却颠覆性地塑造了主角“魔童”哪吒。这种改编让角色获得观众的更多共鸣。在这部影片问世之前,已经有许多关于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成功尝试,从故宫博物院以建筑、文物和历史为源泉,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纪录片和互动展览;到舞剧《只此青绿》以古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用舞蹈与音乐诠释绘画的优美意境;再到《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背景,引领中国神话游戏新风潮。《哪吒2》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文化创新为市场和观众不断接纳的过程。
厚积薄发,完成技术美学的生态突围。《哪吒2》最吸引观众的,是电影呈现的超凡视觉效果。影片有超过4000人的制作团队,历时三年,举全国138家顶尖动画团队之力,在特效技术上达到了新高度。仅有七人的初创团队南通墨狼文化,参与了影片关键部分“陈塘关大战”的特效制作;海门临江新区的大千阳光和视界树公司参与了影片的动画环节和模型制作。敖丙鳞片上的寒光暗藏深海的秘密;哪吒战甲边的火焰流动《山海经》的图腾,每一帧画面都是技术与艺术的交响。这既是中国动画电影高水准的自我证明,也展现了动画行业在资源整合和团队协作方面的巨大进步,宣告了动画产业的制作实现从单打独斗到产业协同的生态突围。
思维破壁,传递中国价值的独特魅力。哪吒形象跨越千年,依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重新解读,拥有开放的生命力。影片中的哪吒突破了西方超级英雄的单一叙事模式,他并非天生完美,而是从迷茫中逐渐觉醒,最终在责任中找到自我价值,展现出复杂而多维的英雄形象。他的终极使命不是弑神,而是与父亲达成和解;他对抗天劫的核心动力并非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对苍生的大爱。对配角申公豹的立体塑造也引人深思,这位挣扎在亲情与野心中的灰色人物,不是非黑即白、非善即恶,可见电影创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主角与配角的叙事,都蕴含创作者用东方思维解构普世命题的策略,彰显了中国故事以本土逻辑参与全球价值对话的魅力。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让多元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彰显智慧,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所在。我们坚信,以这部影片为新的起点,世界将听到中国文化更响亮的声音,感受其更深厚的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