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在形式主义问题整改方面出现本末倒置苗头,过度关注“包装”“唱功”,忽视了“疗效”“实绩”,以形式主义改形式主义,改不到问题的根本之处,改不进百姓心坎。近日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提出,压实整改责任,强化跟踪指导,推进系统整改、源头治理,坚决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是整改之基。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要真找问题、找真问题。寻找问题时,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敞开胸怀、畅通渠道,深入基层“望、闻、问、切”,用好信访接待、走访座谈、民生热线、网络平台等方式,听真话、察真情。要对典型案例复盘解剖,举一反三,把问题研究得更深更透,找准找实问题症结和矛盾本质所在,为抓好整改提供精准靶向。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要把“改”字贯穿始终。整改落实要真刀真枪、动真碰硬,要盯住不放、一抓到底,不能装样子、打太极,防止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纸上整改。要用结果说话,用成效交账,坚决防止搞选择性整改,甚至边改边犯、改了又犯。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必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常抓不懈、保持长效。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要及时盘点总结整改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注重从制度上找原因,做好完善机制、建章立制的工作,防止问题反弹。同时要坚持制度制定与执行并重,狠抓制度落实,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确保其立得住、落得实、行得远。——新华每日电讯《谨防问题整改落入形式主义陷阱》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起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剑指侵害企业名誉权的“发黑稿”“唯流量”“敲竹杠”等典型问题,释放了旗帜鲜明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强烈信号。良好的名誉是企业长时间合法诚信经营沉淀而成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社会信用基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自媒体账号出于“博眼球”的动机、部分测评机构出于赚快钱的目的,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恶意抹黑企业及企业家形象的言论。这不仅侵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还污染了网络生态与营商环境。最高法以案释法,坚决否定和及时制止损害企业名誉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增强企业信心、稳定企业预期、激励企业家创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网络“黑嘴”按键伤企。实践中,很多侵害名誉权行为都是通过网络实施。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传媒公司承担侵害名誉权责任,既严厉惩戒了恶意中伤企业名誉的行为,也有利于引导自媒体规范运营、健康生长。另一方面,虚假测评抹黑企业。比如,职业测评人马某就某车企的内部管理、经营行为等发布不实信息,还在未经实际测评的情况下对其制造的汽车作出“跑偏”“制动失效”“质量堪忧”等描述。人民法院判决马某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有助于避免不当言论损害企业名誉,规范引导测评业向善发展。从网信部门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到最高检发布5起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犯罪典型案例,再到最近最高法发布6起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的发展环境必定会越来越好。——南方日报《向“抹黑”企业的行为亮剑》这个春节档,国漫巨制《哪吒之魔童闹海》势如破竹,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从“二刷”到“三刷”,从“小孩必看”到“全民刚需”,哪吒也走出电影院,展现出的不俗“钞”能力,甚至催生出“哪吒经济学”的说法。目前,接到这波流量的,远不止吃吃喝喝、周边玩具,文旅消费也如踩上“风火轮”。数据显示,电影上映以来,取景地宜宾搜索量环比增长225%,江油搜索量涨幅高达453%,“跟着吒儿去打卡”成为最时髦的旅游单品。在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一部好电影究竟能带来什么,“哪吒经济学”给出了答案。从环球影城、迪士尼等全球知名项目看,将票房转化为主题公园、文旅项目,进一步激活电影的长尾效应,已经是被反复证明的成熟商业模式。运营成功的关键,都是“得IP者得天下”。以此观之,哪吒根植于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脚本老少皆宜,同样不乏打造大IP的可能性。当然,深度开发IP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作为这方面的后来者,中国还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可正如导演饺子所说,“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是‘出来’。”文化与经济正在跨界融合,一部优秀文化作品能够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维度上彰显“文化+”的综合效益。我们相信,“史上最强春节档”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哪吒”出世,打开“电影+”的更多想象。——北京日报《打开“电影+”的更多想象》近日,某地“中学开学收取723元作业打印费”的话题引发关注。当地教育体育局发布通报称,情况基本属实,责令该校立即纠正其违规收费行为,给予学校全区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古有洛阳纸贵,今有作业纸贵。本以为此前有学校收取学生“刷脸费”已经够不要脸了,怎知“作业打印费”横空出世,让人瞠目结舌。也不得不佩服某些学校的“想象力”,为了收费,竟在学生作业上动脑筋。一句“资料打印费”就动辄数百元,简直比印钱还快。照此类推,以后岂不是试卷要收费、草稿纸也要收费……有人说,涉事学校属于民办性质,收费项目多一些也合理,既然打印费有零有整,好好解释这些费用是怎么算出来的,或许情有可原。可如今一声招呼不打就直接伸手向家长要钱,恐怕再合理的苦衷,也像是敛财的借口。说到底,校园收费事关家长与学生切身利益,收取每一笔费用,都应该交代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更要征得家长的认可与同意。民办学校要营利不假,但收费也应规规矩矩。“天价打印费”看似个例,实则反映出部分教育机构将“营利性”异化为“逐利性”,更将学校异化为“生意场”。这也是校园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一方面,要建立起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督治理机制,确保教育收费规范化、透明化,对违规收费行为“零容忍”。另一方面,要畅通投诉机制,让家长、学生在面对不合理收费时,不必借助外部力量也能快速解决问题,这或许能起到更有力的警示效应。——广州日报《“作业打印费”寒了家长心》“谁家需要临时工?我这边有7个人,可以做到年底”“我们印刷厂需要10名临时工,手工包装纸品”……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渡头董社区工会联合会组建的园区“共享员工群”里,经常有这样的信息发布。在工会组建的这个微信群里,企业随时发布阶段性用工需求,有兼职意愿的职工可以直接在微信群里求职。眼下,一些缺工的企业和一些人员宽裕的企业之间实行了“共享用工”,实际上就是企业之间进行的员工调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共享员工”模式让员工在企业之间形成了临时性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再分配,能够打开企业用工的新思路,缓解了一些行业之间的双重用工压力。对于“共享员工”模式,一些专家认为,企业“共享”员工,也应共担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责任,建议加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从法律层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共享用工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共享员工”模式有利于减轻员工宽裕企业的成本压力,满足缺工企业的用工需要,也能解决待岗员工的就业问题,此乃三方互助互利互赢的举措。只要法律关系能够明确,无疑是值得鼓励的做法。但尝试共享员工的模式,仍需要了解其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员工权益、员工福利以及员工召回等问题。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行风办负责人曾表示,原用人单位和借调单位均不得以“共享用工”之名,进行违法劳务派遣,或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以规避用工责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跟踪了解“共享用工”的发展情况,同时督促各地加强对企业“共享用工”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共享用工”规范有序。当然,要把“共享员工”这件好事做好,需要妥善解决可能存在和引发的问题。一方面,保障外派员工的劳动权益、工资福利等问题,需要双方企业和员工认真协商,以合同形式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共享员工的模式与通行的劳务派遣模式相类似,取决于劳动合同是否重新签订,如果改变了劳动关系,临时用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理应由新的用工方承担。对于用工单位来说,共享员工可能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合法权益及待遇保障,这种要求理应得到充分尊重。无论是为在应急模式下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还是为未来的工作模式探索和积累经验,都需要对“共享员工”模式加强规范管理,使之既适合眼下应急之需。也就是说,对“共享员工”这种用工模式亟待管理措施跟进,才能使其尽快形成气候行稳致远。——扬子晚报《“共享员工”行稳致远亟待管理措施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