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长三角

从春晚舞台到生产车间

长三角人形机器人开启“打工热潮”

人形机器人上岗了!工厂里的“搬运工”,展示馆的“导览员”,校园里的“助教团”,街头上的“促销员”……春晚一曲秧歌舞带火了人形机器人,长三角各地职场相继迎来机器人“同事”。在刚刚落幕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长三角的人形机器人也带着最新技术突破惊艳亮相。

从校园里的科研对象到建立机器人特殊“学校”,从会跳舞的机器人到能进厂的“打工族”,人形机器人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融入生活的毛细血管,在长三角,一个由机器人赋能的未来社会雏形已现。

供不应求

“现在机器人完全不够卖!”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长三角大区总经理张大鹏告诉记者,公司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近日完成交付,2025年预计交付量已达到1000台左右。

这款人形机器人名为“夸父”,身高约1.6米,体重约45公斤,是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它灵活又聪明,全身自由度超过38个,步速最高可达5公里/小时,快速连续跳跃高度超过20厘米,搭载深开鸿基于开源鸿蒙研发的KaihongOS,采用全栈开源设计,运动控制器全面开源,可接入轨迹规划、反馈控制、状态估计等模块,步态算法全面适配沙地、草地、障碍等地形,可实现人形机器人多场景智联应用。

2024年底,乐聚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产线在苏州启动。这是江苏省首条人形机器人产线。随着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顺利交付,乐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布交付数量最多、场景最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打工热潮”

在杭州湖滨步行街,一台身披花袄的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G1型人形机器人迈着机械步伐“炸街”,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这台机器人并非表演道具,而是一家食品公司租来的“促销员”。

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MagicBot已在苏州吴中区一家工厂“上岗”。人形机器人依次排队走向工位,稳定有序地做着产品检测、物料搬运、零件取放和扫码入库等工作。

在春晚舞台上惊艳亮相后,短短几天内,机器人便迅速投身“打工”行列,在全国各地开启“职场生涯”,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模式。“从长远来看,机器人将进入我们生活的各种场景,首先就是生产场景。因为生产场景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技术需求也会相对低一些。”张大鹏说,普通工人所从事的工作相对重复和枯燥,招工愈发艰难,用工缺口显现,“机器换人”有其必要性,“尤其一些操作具有高风险的岗位,可以通过机器人来填补”。

随着乐聚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及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在科研教育、展厅导览、交通劝导、工业智造、智能家居等多元化场景得以广泛落地应用。

建立“学校”

尽管产业发展迅速,但不同厂商的机器人各自“闭关修炼”,人形机器人行业在数据采集方面多基于厂商同构机器人采集,效率低、成本高。如何汇聚行业合力,推动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在上海张江有一所特殊的“学校”。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的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已于今年1月21日投入使用。来自智元、乐聚、傅利叶、开普勒等近10家机器人公司的100多台机器人在此一起“上课培训”,学习配药、叠被子、修汽车等各种技能。

预计2025年,训练场将收集完毕1000万条高质量实体数据集,打造业界领先的异构具身数据集。

此前,国地中心还联合50多家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研究院所发布了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首先解决了数据缺乏统一规范、跨平台迁移和复用等问题。

众“人”拾柴火焰高。围绕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训练场,国地中心还规划了“1+N+X”体系。其中,“1”即国地中心的上海市级通用训练场,“N”即上海人形机器人企业数据训练分部,“X”即国内各省市训练场分部。这意味着,机器人“学校”的“朋友圈”将向全国延伸,协同创新编织更广阔的合作网络。

据上观新闻

2025-02-27 从春晚舞台到生产车间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200481.html 1 3 长三角人形机器人开启“打工热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