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乡村振兴

如皋市如城街道钱长村:

高沙土里种出3亿元产业链

钱长村村民在铲草坪。

25日下午,在如皋市如城街道钱长村,村民们正忙着为即将到来的草坪种植季做准备。

钱长村拥有独特的高沙土土壤,虽不利于传统农作物生长,却为草坪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沙土土质松软、通透性好,非常利于草坪生根。”钱长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国华介绍。

30年前,怀揣着家门口致富的梦想,钱长村开始尝试草坪种植。当年,村集体将赋闲的60亩土地承包给种植大户,引进草坪种植项目。随着城市绿化对草坪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村干部发现了其中潜在的经济效益,不仅积极宣传、推广,还邀请技术专家上门指导、培训,逐步将草坪种植发展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目前,钱长村有三四百户村民种草坪,从业人数占到总户籍人口的一半以上,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并带动了周边村镇2万多亩的草坪种植,年销售草坪达450万平方米,全产业链产值超过3亿元。一时间,钱长村“家家户户不种粮、三千亩地不农忙”在周围村镇传为佳话。

草坪种植看起来很简单,实则蕴含着不少“土”学问。

为了让草坪四季常青,村民在逐渐实践中摸索出了喜热与耐寒草种混合播种的方法。从最初的白三叶、马蹄筋,再到如今的马尼拉、矮生百慕大,30多年的时间,钱长村的草坪品种已经完成了多次更新迭代。

从60亩到3000多亩,在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钱长村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销售模式,将草坪销售至北京、上海等地,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河道治理等领域。

面对当前不太景气的苗木草坪市场,钱长村在党总支部的带领下加速产业转型,跳出“唯草坪”的单一思维,推动形成“草坪+”模式,深度融合休闲体验、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如今,钱长村正积极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在村里成立“草坪科技小院”,共同开展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钱长村还围绕草坪产业赋能,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投资建设蜗牛营地等,推出“草坪+露营”“草坪+民宿”等众多“草坪+”主题IP,进一步提升草坪的观光价值和附加值。

在钱长村的产业版图上,老中青三代各展所长,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专属的经纪人团队:银发族负责田间管护,中年骨干跑运输拓市场,青年创客则开发维护“草坪+”新业态。

这种劳动力结构的优化调整,不仅调动了全村农户的积极性,还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旺季时一人一天能铲400平方米左右的草坪,正常一天收入在300元以上。”提起在家门口就业的好处,村民王秀兰满脸笑容。 本报记者 王颖

2025-02-28 如皋市如城街道钱长村: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200600.html 1 3 高沙土里种出3亿元产业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