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华
新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在抓实学风、激励进步的同时,也要给“慢半拍”的学生鼓劲加油。“慢半拍”是指出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一时未能赶上来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不应忽视,而应给予支持。比如据媒体报道,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一名毕业生捐出3万元,在华西临床医学院设立“精进不休”奖学金,专门奖给“后进生”,授予成绩排名在25%之后的同学,每年资助6名学生,每名学生奖励1000元。这个“精进不休”奖学金的设立就很有意义,在理念上值得借鉴、值得思考。
首先对“慢半拍”的学生要有正确的认识,从感情上给予慰藉。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奖学金,父母给予鼓励,社会给予赞扬。可对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往往另眼看待。有的学校把高分学生单独编成一个“重点班”,在教学资源上重点倾斜。而未列入重点班的老师有的只顾抓高分学生,抓前10名或前20名。对那些低分生,尤其是排在最后的几名学生,甚至采取放任的消极办法。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变得更加悲观,感到自己成了老师和同学看不起的人,更加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应和每一名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尤其是那些低分生,更需要老师的“看见”。
其次要对“慢半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帮助。有的学生虽然努力,但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能看到结果。还有的学生或许存在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动力不足、环境影响等原因,暂时未能跟上群体的步伐。对这些“慢半拍”的学生,更需要正向激励、推动前行。再比如,对那些成绩不好、上课又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就应在课堂中多提问、多督促,促使其不断进步。
还要对“慢半拍”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赞美、认可或积极评价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改善情绪、增进对他人的好感和合作意愿等等,会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老师应留意“慢半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表扬要有度,不妨先表扬,然后提出希望和要求,使其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懂得必须继续努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