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这里很不起眼,有时还堆满杂物和建筑垃圾;如今改造一新后,成了我们常来常往的温馨小站。”家住虹桥街道虹桥新村2幢的老干部陈利民说。
近日,在虹桥新村12幢西侧的“治·享”生活广场上,一座集工业元素和创意活力的“胶囊”党群服务站悄然落地,成为居民谈事议事的新场所,也成为街道依托网格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的阵地。
原来的“集装箱”空间小、漏雨、不透风,曾是老小区改造后的闲置资源。今年,虹东社区提出将“集装箱”打造升级成“民享网格理事服务处”,盘活资源的同时,让服务触角延伸到“家门口”。
打造好的“胶囊”党群服务站内设有交流区、阅读区、休息区三大功能区域,配置桌椅、书架、简易工具箱等物件。社区党委将韬奋书吧中的部分红色刊物陈列于书架上,便于党员学习“充电”;搜集来的群众建议,由网格、业委会形成事项清单,定期在服务站内召集议事代表开展协商议事活动;辖区医疗单位每周邀请专家到服务处义诊,为周围居民提供测血糖、量血压服务;社区食堂计划以门口的“治·享”生活广场为据点,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配餐服务……小小集装箱,发挥大作用。社区党委以“胶囊”党群服务站为“中心轴”,链接涵盖生活、医疗、文化等多个服务“点”,画出基层治理同心圆。 ·余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