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嫣湘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旨在赞颂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卓越成就。如今,随着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多元化认知和尊重,很多人还把妇女节称作“女神节”“女王节”。而在各年龄层次的女性中,所谓“大妈”群体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妈”一词,本是对年长女性的尊称,然而现在当人们谈及“大妈现象”时,往往带有某种偏见。的确,在生活的诸多场景中,“大妈”似乎总以一些特定的形象出现:在超市哄抢打折商品、在公园里挥动丝巾摆出各种造型、在广场上大声播放音乐跳舞、偶尔还会和年轻人争球场……当我们在对这些失当现象有所不满的同时,更应当客观审视社会现象背后的根源,寻求破解之道。
“大妈现象”的产生有社会发展的原因。一方面,这一代“大妈”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们经历过社会的巨大变革,饱受物质匮乏之苦,节俭的品格已深深烙印在她们的生活习惯中。超市的廉价菜、免费的鸡蛋,对她们而言是难以抗拒的实惠。这种节俭并非贪婪,而是往昔艰苦岁月留下的生存智慧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有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大妈们从繁忙的劳作和琐碎的家务中解脱出来,面对大段空白的退休时间难免迷茫。于是,她们在广场跳舞为生活增色,在公园拍照留下美好回忆,这些成为她们为数不多的娱乐选择。此外,还与社会关注、引导的不足也有一定关系。相关部门对老年群体的活动空间、活动内容等方面的规划和引导不够,使得大妈们在参与活动时,缺乏合理的安排和规范,进而导致出现一些不和谐画面。
如何展现新时代“大妈”新芳华?政府部门应高屋建瓴加大对老年文化事业的投入,建设更多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老年文化产品和服务,让大妈们身有所安。社区和社会组织应设身处地组织各类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为大妈们搭建更多健康、有趣的社交和娱乐平台。同时,家庭成员也应参与进来,给予支持的力量,科学合理地引导大妈们文明娱乐,帮助她们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让大妈们心有所依。大妈群体自身应积极踊跃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更新观念,丰富精神世界,以优雅之姿拥抱时代文明。
“大妈现象”不应被指责,而应成为我们反思社会生活、关注老年女性群体需求的切入点。在第115个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重新审视“大妈”群体。她们勤劳节俭的美好品质,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都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要给她们更多引导与支持,让“大妈们”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生最美的夕阳红阶段,绽放新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