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的一系列亮眼数据表明,2024年,“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2024年很不平凡,有风雨交加的考验,更有风雨无阻的奋斗。一年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和信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开好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谋划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定能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人民网《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指出:“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做强做优做大企业,需要进一步构建创新友好的生态。当前民营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面临着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共性技术供给短缺和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等问题。立足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要通过普惠性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为多元技术路线的竞争保留空间,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引领民营企业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树立“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价值观,建立差异化的创新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实行“里程碑式”考核,允许“十年不鸣”;对应用开发实施阶段性评估,保持适度压力;对产品迭代采用“快速试错”机制,加速知识沉淀。通过举办创新大赛、设立创新奖励基金等形式,表彰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成果的个人或团队,营造一种人人想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创新文化的培训和教育,使创新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员工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将创新基因植入企业的血脉中。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民营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力量,既面临“逆水行舟”的挑战,也迎来“换道超车”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能,是一场涉及认知革命、制度重构、能力再造的深层变革,既需要制度环境的持续优化,又依赖市场机制的深度完善,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基因重构。当政策红利、市场活力和企业内力形成共振,必将激发民营企业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释放千帆竞发的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
——光明日报《不断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能》
据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介绍,今年全国两会上,她计划提交一份关于加强网络分级治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在短视频平台中,13岁女孩模仿高危动作导致骨折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某游戏直播平台未成年人高额打赏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折射出,传统“一刀切”的网络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未成年人保护的现实需求。当数字原住民在信息海洋中“裸泳”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分级治理体系,已成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时代命题。基于此,刘希娅代表提出专门建议,呼吁加强网络分级治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分级治理的本质是对网络空间的精细化管控。借鉴其他国家“分级制”经验,可将网络内容划分为教育级、指导级、限制级、禁止级等层级。通过人工智能行为分析系统,对未成年人的浏览轨迹进行动态监测,当用户连续观看暴力内容超过30分钟时,系统自动触发家长预警。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围栏”,既能保障信息流通效率,又能实现保护力度与成长需求的动态平衡。强化网络分级治理,需要构建“家庭-学校-平台”三位一体的防护网络。上海市推出的“数字家长”App值得推广,该程序可实时监测孩子设备使用情况,当接收到含有诱导性消费的内容时,系统自动启动语音提示“该内容可能存在风险,建议立即退出”。这种技术赋能的家校联动模式,正在重塑未成年人网络生存空间。面对人工智能等新型应用场景的挑战,需要建立分级治理的动态调整机制。广东省率先探索的“数字监护人”制度,为每个未成年人配备AI成长顾问,通过分析其认知发展阶段,智能推荐适龄内容。当数字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既要避免因噎废食的过度保护,更要警惕放任自流的监管缺位。唯有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重构的双轮驱动,才能让分级治理体系真正成为守护未成年人的智慧屏障,在数字浪潮中托起健康成长的方舟。这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关乎文明传承的价值抉择。
——北京青年报《强化网络分级治理,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层级》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5年的九大重点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把消费放在重要位置,提出要千方百计提振消费,推动消费扩容升级。提振消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做大收入蛋糕,这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还要紧扣重点环节,出真招求实效。如果把消费比作“活水”的话,那么政策就是“阀门”。当前,政策工具箱是充足的,今年以来就有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好政策不能打折扣,不能束之高阁,不能满足于出台多少而要追问效果如何。当下,消费场景受到越来越多重视。消费场景不是简单的消费场合或情景,而是包含了业态、产品、服务和环境等要素的立体化集成。消费不仅是一种买卖,更是一种体验,消费体验好,有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氛围,才能持久地激发消费热情。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放心消费基础上越来越追求舒心消费。而且,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紧密相连,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好不好,很可能转化为对城市形象和治理能力的印象好不好。让消费这驾“马车”跑得更欢快,是稳定经济增长的迫切需求,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提振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里,我们仅就消费活动、消费场景、消费体验作出一些探讨,可做文章还有很多,做好了必有回报。
——扬州日报《让消费这驾“马车”跑得更欢快》
“小卖部部分产品不仅没回归原价,还涨价了”“中午睡不好”“一下雨就堵车”……这是云南石屏县第一中学“吐槽墙”上的“吐槽”。该校为学生设置“吐槽墙”一事近日引发关注。学校表示,设置“吐槽墙”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学校通过它可了解校园管理是否存在问题。校长带着分管领导在“吐槽墙”前开会办公,能现场解决的立马安排,不能现场解决的也拿出方案。对于一些不合适的意见,他们也会向学生作出解释。为了方便学生反映意见建议,很多学校都有“校长信箱”,但设置“吐槽墙”却鲜有听闻。从“校长信箱”到“吐槽墙”,改变的不只是载体,还有校方对待学生意见的态度。“校长信箱”的特点是私密,固然能有效保护学生,但也让管理者的压力大大降低。于是,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有的学校有选择地处理,有的学校甚至长时间不开启信箱。“吐槽墙”上的“吐槽”匿名且公开,学生能自由表达,管理者须直面问题,无疑面临极大的考验和挑战。“吐槽墙”能否产生深远效果,关键还得看是否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学校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解决流程和反馈机制。学校可以进一步考虑构建由学生代表、家长委员会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共同参与的监督体系,将“吐槽墙”的运作置于阳光之下,让每一条吐槽都有迹可循、有果可期。对于复杂或超出学校能力范围的诉求,不能敷衍塞责,而应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或向上级部门反映,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即便是学生不合理的意见,也要宽容以待,做好引导。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在“吐槽墙”上“吐槽”的学生,要予以切实保护。当然,也要加强对学生表达内容的引导,学会理性表达诉求,避免情绪化和无理取闹。
——钱江晚报《吐槽墙,莫成新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