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通信、软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提升民生福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扩大5G规模化应用……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的内容引人关注。从指尖到云端,数字技术让我们的生活“一键升级”。
夯实数字“地基”
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首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让我国摆脱了对国外服务的长期依赖。日前,中国电信发布的“2024天通卫星终端产业发展年报”显示,2024年,中国电信联合华为、荣耀、小米等厂商累计推出21款大众智能直连卫星手机终端。截至2024年底,支持直连天通卫星功能的手机款型已达25款,累计销量超1600万台。
前不久,三星电子面向中国市场发布的三星Galaxy S25 Ultra也支持手机直连卫星功能,具备接入天通卫星的通信能力。这标志着天通卫星通信技术在消费级市场进一步普及。随着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力量。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产业供给水平、融合赋能效应显著提升,成为我国具有全球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产业。
全国所有地级市建成光网城市,开通5G基站超42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0亿户;5G应用广泛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工业互联网覆盖全部工业门类、核心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数超1.7万个,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880万,算力总规模全球排名第二……
一张张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技术创新的引领支撑。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已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发展,轻量化5G的核心网、定制化基站实现商用;形成涵盖芯片、终端、基站和测试仪表等的完整产业链,空芯光纤、高速光电模块器件研制取得重大进展;5G-A、6G等关键技术研发、国际标准研制处于全球第一阵营,9家平台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市值前30强。
乐享“数智生活”
2025年是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组织信息通信业实施了十批电信普遍服务,截至2024年底,累计支持超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和农村地区8.9万个4G、5G基站建设。
有了基础通信的有力支撑,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网络目前已覆盖所有市县,中小学校(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5年的353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49万亿元,农村网民规模超过3亿。在广大农村地区,老百姓的手机、家庭宽带和网络电视等用网费用大幅降低,信息通信业真正为老百姓提供了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近年来,我国还持续组织开展宽带提速降费、网络扶贫、数字乡村建设、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等工作,将数字化发展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数据显示,通过开展“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我国已有3000余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助力老年人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乐享“数智生活”。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我国将加快数字技术与居民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助力政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公平可及,引导行业企业推出更多便民惠民服务。
按下“加速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达2.49亿人。
“人工智能技术与终端深度融合,极大拓展了手机、个人电脑、机器人等终端的能力边界,提升了交互体验,给产业注入新动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谈及2025年信息通信业发展趋势时分析,预计未来三年,我国AI手机和AI PC市场渗透率将分别突破50%和80%。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不仅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核心驱动,更是影响其架构革新、应用升级和生态重构的关键力量。今年以来,DeepSeek爆火,成为最快突破3000万日活跃用户量的应用程序,也让很多普通人第一次“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
这对社会数智化转型意义重大。“正如安卓开启了移动互联网革命,开源的DeepSeek模型或将开启人工智能2.0时代。”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软件产业研究室副主任黄文鸿认为,国产大模型迎来属于自己的“安卓时刻”。
普通人的生活将随之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黄文鸿举例说,在医疗健康方面,AI辅助诊断能力得到增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药物研发周期有望缩短,居民进行基础医疗咨询的门槛也会降低。在教育行业,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可能,因材施教更易实现,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城乡、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教师角色也会发生转变。在政务方面,有大模型加持的政务系统可以基于个人的历史办事记录、个性化需求等,主动推送相关政策福利。例如,针对即将退休的人群,可提前提醒养老金办理流程,为新生儿家庭推送育儿补贴申请指南等,使政务服务更加精准柔性。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