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通州区刘桥镇英雄村李卫国的蔬菜大棚内绿意盎然,成片的蔬菜长势喜人。种植户李卫国和工人们正在采收毛白菜(上图),经过采摘、称重、捆扎、装车等一系列工作,一捆捆毛白菜被整齐地码放在货车上整装待发。
李卫国是徐州人,2015年到英雄村承包土地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李卫国种植的黑菜、黄心菜、芹菜等蔬菜品质优良,常常是收获期还未到,就有外地商贩打电话预订。“我一共种植了23个棚的蔬菜,占地面积17亩,效益还不错,每年产值在20万元左右。”
李卫国头脑灵活,敢于创新。种植大棚蔬菜,如果采用人工浇水,23个大棚需要6个人同时浇水7小时以上才能完成,在蔬菜生长后期,经常需要通宵浇水抗旱,非常辛苦。李卫国一直在寻找新的灌溉方式,很早便引进了喷灌、滴灌等。去年,李卫国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3个棚发展到48个大棚。新增大棚后,他又花费1万多元,引进吊喷新技术。“我最先采用的是地喷,但是喷水量大,常常将泥土喷在菜苗上,管子还容易堵塞。”李卫国说,吊喷也称“天喷”,将喷头安装在大棚顶端,通过喷头旋转,将水喷向蔬菜的叶面和根部,模拟的就是“天上下雨”。“按照大小,每个大棚分别安装了1根或2根主管,每根管子上吊有30—50个喷头,喷头按间距1—2米均匀分布,确保全棚喷洒均匀,不留死角。”
李卫国说,吊喷除了浇水,还可喷叶面肥、根部肥等,比传统的地面灌溉可以节水70%以上,省肥30%以上,还能节省人工成本。“这个吊喷可以用手机操作,25个大棚4小时就浇好了。”
种菜10多年,李卫国始终关注着中央的农村政策,尤其是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农村产业发展肯定需要好的政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规模化生产、智能化操控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报通讯员 魏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