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亮 通讯员刘勇)扫一扫企业门前的标准公共地名地址码,执法人员入企检查线上留痕、可回溯。记者昨天从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获悉,中心研发的标准公共地名地址码赋能新近上线的南通市综合集成监管平台,实现执法检查模式创新,助力我市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标准公共地名地址码依托南通市公共地名地址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以提升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从地名地址数据汇聚、采集、整合、共享、开放、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地名地址服务体系,使分散、孤立、错误的地名地址数据成为统一、精准、有用的数据,为我市开展政务服务、市域治理、场所登记、数字政府建设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底板。
此次,公共地名地址码作为关键基础,为南通市综合集成监管平台提供了精准且标准化的地理标识数据。行政执法人员通过企业门前的标准公共地名地址码“扫码入企”,检查全过程实现留痕,不仅让执法更加透明规范,也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检查记录。企业可通过平台便捷查询检查人员资格、检查内容及依据,轻松获取过往检查记录,极大地保障了企业的知情权。执法监督部门则可通过执法端回溯监督,进一步强化对执法检查行为的规范管理。“公共地名地址像一根无形却坚韧的纽带,将企业的规范经营、执法部门的规范执法、司法部门规范监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促进企业合规经营、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司法部门公正司法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标准公共地名地址码已推出公安门牌二维码、企业法人、中小学施教区、城市公园、警务区、停水范围、河长制公示、税务网格码、小区楼栋导航等应用场景,服务使用人次达30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