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江日报》 20日,在温岭箬横镇国聪家庭农场,到处是春的奏鸣曲——旋耕机破开土壤的机械声,育秧工厂开足马力的隆隆声……“我自己种了2300亩,占地40亩的育秧大棚今年预计可供2万亩大田用秧,下半年晚稻的苗也预定满了。”种粮大户朱国聪走在田垄间说,“今年催芽、育秧、播种等各个环节都用上了新技术。走,带你们去看看。”
走进国聪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首先看到3台崭新的浸种催芽一体机,两名工人正将两大袋种子倒入偌大的铁框中。“倾倒完毕,按下按钮,完工,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工人老杨指着淘汰下来的旧设备说,“瞧,老设备需要先浸好种,再一层层铺上去。这台新机子能自动浸种、加湿、催芽,一次性处理1800斤种子,简单省心高效,芽催出来更整齐。”
一旁,加装桁架的庞然大物是播种成套设备,育苗盘流水线运行,每小时可以产出700盘秧苗,一系列操作只需两人配合协同。朱国聪介绍,温岭自2021年起推广钵苗育秧技术,今年设备升级,增加了基质的自动上料、回收,效率提升40%、人工减少50%。
“相比传统人工育苗方式,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过去,20人一天都不一定能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而且钵苗移栽的成活率可以达到98%以上。”朱国聪笑着说,今年还新建了智能化催芽室,可精准调控植物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缩短育苗周期,确保不误农时。
随着春耕备耕大幕拉起,全省各地农业部门正遴选发布符合当地产业特色和绿色增产、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等要求的主推技术,落实落细专线服务和在线服务机制,确保50亩以上的规模种粮大户与农技专家结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