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擦车上班,日工资100元。”21日8点,启东市汇龙镇永阳村,60岁开外的政兰平正在中石化加油站服务工区内为客户保养轿车(上图)。她的周边,11个辅助工全是本村妇女。
在永阳村,像政兰平般家门口务工增收的留守乡亲数以百计。村民季桂芳在本村巨邦保洁公司务工,丈夫陆士新在离家几百米的“溢鎏铁件”上班,夫妇俩3年流转3亩多农田,支持村里建立家庭农场,随后在村干部的引荐下成了“双职工”。季佳芳开心地说:“去年夫妇俩合计务工收入超7万元呢!”
视务工增收为留守人口致富之源。近年来,永阳村发挥本村区位、集镇、资源优势,引进工贸项目,架设就业桥梁,进而振兴村庄、繁荣集镇、支持产业、致富乡亲。村党总支书记宋城介绍:“目前全村10公里范围内就业的留守人口达450多人,占劳动力比例超95%。其中六成村内务工,三成市区上班,剩余一成从事或服务于农业规模经营。”
前些年,随着城市扩张、道路拓展、铁路铺设和城市备用水源地保护项目投运,本就人多地少的永阳村,相当多留守农户离了田地、减了收入,少数人甚至因无所事事还生出“闲事”,无形中制约了村庄发展,增加了社会治理难度。
面对新问题,村党组织迎难而上,借助得天独厚的城郊优势和集镇老旧厂区、闲置资源相对丰富的有利条件,先后通过腾笼换鸟招商、新老集镇整合等方式,引进神通集团总部、中石油加油站、金港休闲农庄以及溢鎏铁件、杰顺装潢、盛天彩印等规模企业。同时,通过创设便民菜场,新增50个摊位。流转九成农田,建立5个粮食、果蔬基地。其间,村干部致力牵线搭桥乡亲就业,满足企业用工。“2024年以来,全村工贸企业月销售及营业收入1000多万元,本村务工乡亲工资超80万元。”宋城说。
企业来了、招工多了、工资涨了,群众家门口就业乐在其中,但也有部分60岁左右村民因年龄、技能限制,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为此,村干部们深入各企业走访,发现一些辅助工岗位因工时较短、季节性较强而存在用工缺口,而类似工种,正适合“小老人”群体。于是,村干部一发动,全村50多个“小老人”就近加入加油站的日薪洗车工、金港农庄的洗碗工、几大企业的清洁工等行列,每月净增收少则一二千元,多则二三千元。
本报通讯员 陆佳鑫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