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汪正荣 记者李波)3月23日下午,随着最后一名全马跑者冲过终点,2025南通马拉松赛医疗保障工作圆满收官。赛事全程“零危重病例、零延误救治、零医疗投诉”,为3万名参赛者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医疗保障作为马拉松赛事的“生命中枢”,本届赛事以“科学布局、精准响应”为核心,构建起全覆盖、立体化的医疗保障网络。市卫健委联合市区10家三级医疗机构、市急救中心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全市医疗资源,规范有序推进赛事医疗保障工作;现场设立医疗保障专班,全程跟踪现场赛事进程;比赛全程共投入AED设备131台,调配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保障人员641人,形成“每100米有志愿者观察、每1公里有医疗点驻守、每2公里有救护车待命”的立体防护体系;选取通大附院、市一院、市三院、南通瑞慈医院等4家三级医疗机构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建立救治绿色通道,预留急救床位和医护人员,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来自浙江的跑者王先生点赞道:“看到这么多专业医疗保障力量,我们跑得特别安心!”
本届赛事构建了“三级医疗防护网”。一级防护设置的21个医疗点现场处置中暑、热射病、电解质紊乱、扭伤、擦伤、跌伤等伤情810例;二级响应配备的30辆救护车高效转运热痉挛、热射病、一过性晕厥、运动性腹痛等情况的选手;三级救治依托4家定点医院收治运动性虚脱跑者17名,均通过绿色通道实现“10分钟入院、30分钟处置”。
此外,特别配备来自通大附院、市中医院、市肿瘤医院和市四院的8名中医和康复专业团队在完赛拉伸区累计为1800余名跑者提供肌肉拉伸、关节筋膜恢复等专业运动恢复干预,收获参赛者广泛好评。
本次医疗保障的成功还得益于多部门协同机制的高效运转:市区10家三级医院副院长在现场固定医疗点坐镇指挥,公安部门开辟急救通道,医疗志愿者网格化布局实施动态健康监测,形成赛事全程“生命观察哨”。这场“以生命守护生命”的接力,不仅展现了南通医疗队伍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卓越水平,为今后大型赛事保障工作提供了“卫健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