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康传广 杨小丽 记者赵勇进)“这批秋葵苗在清明节前后就移栽到地里,比一般秋葵苗早1个月,都是周边村民订购的。”24日,晨光初露,在海安市李堡镇益园育苗中心连架大棚内,几位村民正忙着补苗、并苗,300万株秋葵苗长势喜人。
“春节前,我们与周边村民签订了2200亩大椒供苗合同,2月底在完成大椒供苗后,就立即整理苗床,配足营养土,及时把秋葵种子落地。”益园育苗中心负责人缪东波介绍。
益园育苗中心总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设施生产面积5800平方米,采用全自动电脑控制种苗所需的水、肥、温、光、气,一条龙工厂化、智能化、集约化生产。由杨庄、三里、光明、圆墩村共同出资参股,通过招标的形式,由李堡镇园墩村农业经纪人缪东波经营。
园墩村党总支书记崔益山介绍:“益园育苗中心以季节时令作物为主,配合规模主体生产需要,涵盖大宗蔬菜及特色种苗,年育苗能力1000万株以上,辐射并满足周边6000亩的育苗需求,繁育种类为大白菜、大椒、秋葵、甘蓝等应季作物,提供包育、包栽、包收购等一体化综合服务。每年可为4个村各增加村营收入10万元。”
近年来,海安市李堡镇千方百计增加经济薄弱村村营收入,广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特色农业。借助于全国一村一品特色村光明村蔬菜种植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传统优势,依托经济强村杨庄村的经济优势、地理优势统筹发展订单农业,把传统农业转化为科技型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市场。“我们发展订单+科技,鼓励村级资金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就是推进村级经济良性循环。”李堡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吴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