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全国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同一年岁末,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成立,成为南通开发开放的重要窗口。
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桑巨变。当年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从0.8平方公里起步,如今成为10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从单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到覆盖全市的多层次园区矩阵,南通以开放为笔,在江海大地书写了“沧桑巨变”。
1984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长江之畔打下第一根桩基,标志着江海之城南通正式开启开放新征程。
40年间,南通以开发园区为“开放之锚”,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开放矩阵: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1个综合保税区和3个省级国际合作园区星罗棋布,形成“国家级园区顶天立地、省级园区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40年春风化雨,开发园区已成为南通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数据显示,17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以不足全市20%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市50%的地区生产总值、70%的进出口总额、90%的实际使用外资,成为南通经济总量突破1.24万亿元的核心引擎。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的蝶变中,南通的开放能级持续跃升。随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通与上海、苏州协同创新格局正在向前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北沿江高铁等重大工程推进,南通正加速构建“空铁水”立体化开放通道,20分钟直达苏州、1小时通达沪宁的“南通速度”,让这座曾经“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城市,真正成为“左右逢源”的开放枢纽。
40年开放发展,南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经济答卷:地区生产总值从1984年的不足百亿跃升至2024年的1.24万亿元,增速位居全国27个万亿城市第二、江苏第一;进出口总额从0.35亿元飙升至近4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船舶海工、高端纺织两大产业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6大千亿级产业产值突破1.2万亿元……这一组组跨越时空的数据,见证着南通从“江北小城”向“开放强市”的华丽转身。
在开放型经济的强力带动下,南通的创新动能澎湃生长。通过建设长三角国创中心南通分中心、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每年招引科创项目超千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00家,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中天绿色精品钢、华峰瑞讯等百亿级项目落地,推动海洋装备、先进材料等地标产业强势崛起,预计未来三年将形成3个3000亿级产业集群,为“下一个万亿”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南通开发园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等230项便利化举措,惠企政策通过“惠企通”平台精准直达企业。通过建立涉企执法“白名单”、规范执法行为,投诉量同比下降60%。国家发改委评估显示,南通营商环境便利度位居全国前列。
如今的南通开发园区,已成为海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见证着“强富美高”新南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在全市开发园区的热土上,8500余家外贸企业正与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用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开放之城”的图景——2024年外贸进出口额达3950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近4000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520亿美元;400多家企业扬帆出海,足迹遍布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重大项目承载地,南通开发区集群呈现强大的“磁场效应”。2011年,南通首个百亿级项目——通州恒力(南通)纺织新材料产业园破土动工;2022年3月,首个千亿级项目海门中天绿色精品钢首座高炉点火,仅用578天便实现投产达产;2023年,7个百亿级项目实现全面竣工投产,多个百亿级项目更是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21个百亿级项目如同珍珠,镶嵌在全市1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版图上,挺起地方产业的脊梁。苏锡通园区,总投资120亿元的懋略储能电池布局南通恰逢其时;南通开发区内,通威光伏组件制造基地以25GW产能领跑长三角光伏赛道。数据显示,开发园区年均落地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200个,2023年新开工重大项目数较五年前翻番,这些“产业航母”正推动南通从“项目集聚”向“产业集群”跃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引擎。
开发园区作为链接世界的窗口,通江达海的贸易新格局正在买卖全球。走进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琳琅满目的家纺产品搭载中欧班列、海上“丝绸之路”发卖全球。叠石桥家纺产业集团以德国海外仓为起点,逐步向东南亚、俄罗斯、英国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拓展,形成了覆盖全球的海外仓网络。作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南通以园区为枢纽,构建起“线上+线下”“内贸+外贸”融合发展的贸易矩阵。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24年服务贸易总额41亿美元。2024年为全市1044家企业签发RCEP优惠原产地证书56127份,占全省贸促系统 RCEP签证总量的57.7%,签证金额12.25亿美元,为企业减免关税超3200万美元。
“项目为王,招商为先”,南通开发园区成为国内外投资企业的逐梦蓝海。在南通开发区内,东丽集团的高性能纤维生产线正加速运转,迈图高新材料的全球研发中心里科研人员专注攻关,默克生命科学研发中心的创新药物管线取得新进展……这些深耕南通十余年的“老朋友”,以持续增资扩股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这座城市的信任。斯堪尼亚、毕马威、泰科电子、科森新材料,这些钟情看好南通的“新伙伴”,与南通携手共进、蓬勃发展。正如默克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何慕祺所言:“十年前,默克选择南通,正是看重这里透明高效的政务生态;未来十年,我们将深化医药健康领域合作,让南通成为默克‘志在中国,惠泽华夏’战略的重要支点。”
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南通的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在印尼、土耳其、摩洛哥,中天科技设立生产基地,海外销售网络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马来西亚,通富微电并购美国AMD超威半导体工厂,获得先进封装技术,打通全球产业链……从建筑大军的“走出去”到家纺巨头的“卖全球”,从“产品出海”再到“技术出海”,这座江海之城,已在全球市场上标注下自己的坐标。
春潮涌动的长江之岸,南通正以一场高规格的全市开放再出发暨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冲锋号。南通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开发园区要勇当“开放先锋”,以“再出发”的姿态,在经济发展主战场、招商引资主力军、改革开放主阵地、科技创新主引擎以及高端产业集聚区展现更大作为,并为未来三年高质量发展画出“硬核”路线图。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到2027年,全市开发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将突破6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700家,R&D投入强度持续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园区将围绕“616”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招引海洋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链主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一园一品牌”。创新“基金+场景+驻点”招商模式,依托“跨国公司对话南通”等高能级平台对接全球资源。强化海外招商布局,在重点国别设立驻外招商机构,放大“境外团组+驻外招商+展会”协同效应。
科技创新被列为园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南通将推动开发园区主动对接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以及张江高科、临港集团等优质国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区域创新中心,打造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成果转化链条,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同时,放大南通“人才日”效应,迭代升级人才新政,给人才以最高礼遇和周全服务。让创新浪潮澎湃的南通,企业和人才都能开出“创新之花”,结出“发展硕果”。
南通还将围绕中央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路径,重点聚焦园区能级提升、特色集聚、合作深化以及机制创新,精心打造“万事好通”营商环境的升级版。对标先进园区,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速度,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向更高位次迈进、省级园区实现提档升级;通过完善配套、培育龙头、搭建平台,加速建设一批“专而精”“优而美”的特色园区,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韧性;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苏锡通、市北高新、启东·吴江产业园的跨江合作。加快中奥、中意、中瑞国际合作园区的建设步伐,鼓励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海外科技孵化基地;深入优化“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推行“管委会+公司”的市场化改革,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充分释放发展的强劲动能。
南通的机遇在于“左右逢源”。依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战略叠加优势,这座百年通商口岸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向世界递出“南通好通、通向全球”的新名片。正如来通企业家所言:“在这里,每一个梦想都能找到扎根的土壤。”
·张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