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
萝卜丝包和肉包、青菜包是本地的常规点心,一年四季都有。以身价论,肉包是老大,萝卜丝包和青菜包是孪生兄弟。我平日里常吃到青菜,因此我是选肉包或萝卜丝包居多,一般点上一只,佐干丝或面条吃。
看外观,萝卜丝包和“老大”的行头更接近。虽说包子的面皮是一样的,但青菜包的馅心绿得鲜明,面皮包藏不住这一腔春意。萝卜丝包和肉包则容易混淆,它们表层面皮上的油斑很相似,油亮、泛着乳黄色,有雨天后的通透之感。以前我在想吃肉包、偏偏又囊中羞涩的时候,总寄希望发放面点的师傅能把我点的萝卜丝包错拿成肉包,可是我一次也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后来我发现了端倪,原来肉包和萝卜丝包顶上收口处是有区分的,肉包收口松、萝卜丝包收口紧。
往小处说,这是暗记;往大处讲,这是风格。做包子需要这样的设计,做人也需要这样的个性,千人一面的世界,实在无聊乏味。
每家茶馆做的萝卜丝包(当然其他包子也一样)味道均不同,馅心里除了萝卜丝必不可缺外,他们放的辅料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加肉末、有的喜欢配香菇丁、有的喜欢放青蒜,有的喜欢什么都放一些,搞得像是什锦包。合我口味的一家茶馆所做的萝卜丝包,里面是细细的萝卜丝、木耳末、香葱花,辅料也仅盐油而已。不沾荤腥的包子清清爽爽,作为寺庙的素斋也并非不可。
蒸笼里的萝卜丝包香味不明显,咬开后的萝卜丝包香味直窜,手在包子下方一捏,会有油汁涌现而出,依附在咬口处的一根根萝卜丝上,再把泛着光亮的萝卜丝馅连同面皮咬入嘴中,绵滑、柔韧席卷舌面,嚼至末尾,又有单刀直入的脆嫩,和口水“会师”后的油汁仿若净化成水,味觉湿润如热带雨林,概因是萝卜有吸油去腻的功能。
能体现萝卜这一功能的还有一则民间故事,说是清代名医叶天士看到一店铺老板天天买肉吃,觉得这样吃日后定会生病,就暗中把喝茶剩下的茶叶晒干了贮藏,准备以后给老板治疗时配药用,结果过了好久,老板也没生病,叶天士很奇怪,后来了解到老板天天吃的是萝卜烧肉,这才恍然大悟。
故事是我幼时听祖母讲的,当时她为劝导我不挑食出此良策。祖母生前很喜欢吃萝卜,也爱吃萝卜丝包。我也经常买萝卜丝包给儿子吃,把故事讲给他听,这算是我家具有精神价值的“传家宝”。